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长图互动丨展开丝路长卷 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2023-12-04 12:30:09 来源:浙江在线
关闭
  • 克萨梅季诺夫
    吉尔吉斯斯坦艺术家
    喜欢中国书法的克萨梅季诺夫因《兰亭集序》对兰亭有着特别的情感。他说“1600年前,王羲之等艺术家在此相聚,创作出了超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展示出很多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虽然自己来自千里之外的地方,但是文化之美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 阅读更多>
  • 陈露
    埃及汉学家
    在埃及读大学时期,陈露选择了汉语专业,也就是那个时候,她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陈露,是清晨和露珠的意思。”陈露表示,通过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文明,而且对文明传承与保护有着积极作用,让世界文明百花齐放。 阅读更多>
  • 包大为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
    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多年研究哲学和美学的包大为认为,在“良渚论坛”中,每个人都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探索者,大家拥有平等的起点、平等的姿态和平等的视角。 阅读更多>
  • 齐亚特·亚斯米娜
    摩洛哥艺术家
    在了解了良渚文化之后,齐亚特·亚斯米娜感叹于中国历史文明的悠久和连绵不断。她说,中国的历史也像一颗树,向下扎根的是古老悠长的历史文明,向上生长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阅读更多>
  • 哈马德纳赫维·尤素福阿里
    阿曼艺术家
    这次中国行,良渚文明给哈马德纳赫维·尤素福阿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玉琮、玉璧、玉璜,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哈马德纳赫维·尤素福阿里说,在发展中,中国将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结合,发展的同时也在保护历史。 阅读更多>
  • 韦路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良渚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邀请世界各国的青年汉学家们相聚于此,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韦路认为,做好国际传播需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而良渚论坛正为促进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他说,促进良渚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跨国别、跨领域交流,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举措。 阅读更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吴珂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