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良渚之光 | 以艺术为媒 丝路艺术家用西式笔法绘出中国韵味

字体:
—2023—
12/02
15:43:40
2023-12-02 15:43:40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高雅

  编者按:“良渚论坛”将于12月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从五千年前的良渚遗址到新时代的“良渚论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让我们走进良渚,聆听文明交流互鉴之声。

  浙江在线12月2日讯(见习记者 高雅)竹林、长亭、孤舟、青山……11月底,在杭州梦栖小镇的艺汇丝路创作现场,一幅幅丙烯颜料画绘出中式风韵。浙江在线记者对话多位外国艺术家,听他们讲述中国意象带给他们的创作灵感。

  “在湖州安吉第一次看到漫山遍野的竹子,中国的美景让我很震撼。”林仰章一边调色一边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沉稳内敛的,丙烯的颜色很鲜艳,两者结合时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微信图片_20231201200127.jpg

林仰章创作的竹林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绘画技巧不尽相同,甚至创作用纸也不一样。以艺术为媒,一段文化交流的故事就此展开。

  林仰章笑着说,“像尼泊尔某种纸的质地会介于中国宣纸和西方水彩纸之间,他们说回去的时候会寄给我,我想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

  入画而来的不仅是中国的风景,还有中国的水墨风情。林仰章说他尝试用西方颜料画中国风景,在同一幅作品中也会运用中式和西式两种绘画技巧,“我想这正是文化交融带给画家的创新思维。”

微信图片_20231201193638.jpg

  图中画作均为林仰章用丙烯创作,极具中国韵味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序号1为湖州冬日里的枯荷,序号2为富春江,序号3为梦栖小镇大楼,序号4为融合画作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克萨梅季诺夫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迷”,他不仅认识齐白石等中国艺术家,还曾经自学过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国书法白纸黑字、干干净净,就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此处翻译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在他这次的创作里,也出现了这个极具中式美的意象。

  克萨梅季诺夫给浙江在线记者展示起他在兰亭拍的照片,这是他多少次魂牵梦萦的地方。喜欢中国书法的他因《兰亭集序》对兰亭有着特别的情感。他说,1600年前,王羲之等艺术家在此相聚,创作出了超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展示出很多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虽然自己来自千里之外的地方,但是文化之美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

7d63ce1269396114c76f93660c916dc.jpg

克萨梅季诺夫正在对照照片进行创作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克萨梅季诺夫已经想好,要在画作收尾时写一句:1600多年前,中国有41位艺术家在此创作出了世界闻名之作,特此作画纪念。“我还打算买几支中国的毛笔带回家乡,让更多朋友了解中国文化,也作为此次良渚之行的纪念。”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良渚;艺术创作;交流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竹林、长亭、孤舟、青山……11月底,在杭州梦栖小镇的艺汇丝路创作现场,一幅幅丙烯颜料画绘出中式风韵。浙江在线记者对话多位外国艺术家,听他们讲述中国意象带给他们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