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外滩步行街延伸段街景。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说起步行街,你会想到哪儿?
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宽窄巷子……这些熟悉的名字,几乎已经成了城市的地标。
最近,除了以上这些“明星”,又有8条步行街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包括合肥淮河路、宁波老外滩、福州三坊七巷等。截至目前,全国示范步行街已达19条。
近日,记者就逛了逛这些新晋的全国示范步行街,少女感十足的粉色沙滩、动感活力的江边篮球场、原址复活的“初代网红烘焙店”、氤氲庐州味道的老牌烤鸭店……可玩可吃可看,真是让人应接不暇。“舒适便捷”“难得的松弛感”,市民游客除了在这里“逛吃逛吃”,还体验着这个城市特有的人文风景。
作为“城市名片”的步行街,有什么门道?
独特的文化场景
明教寺、李鸿章故居……漫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的淮河路步行街,这样的古建或历史遗存不时出现,无声诉说着老街的历史。
让每一条街都能讲述一段故事,每一处遗存都能传递一段文化。根据商务部创建示范步行街有关规定,充分传承历史文脉,挖掘独特文化内涵,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是很多示范步行街的“示范动作”。
位于合肥淮河路的明教寺,为步行街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福州三坊七巷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美誉,保存着大量名人故居。“在提升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保护和发展街区的历史文化精髓,彰显闽都文化独特魅力。”福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挖掘历史文化元素,让人们不仅走在时尚与热闹中,也随时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学教授陈章旺说,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步行街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也在培养文化自信。
老字号的嵌入,让街区的“老底子”更加厚重。创立于1908年的“宏昌源”在宁波老外滩“复活”了。街区改造过程中,当地引入宁波本土企业负责开发运营,在原址复兴老字号。“我们不仅是在复兴宁式糕点的风味,也是向游客传递老宁波韵味。”宏昌源运营总监张少华说。
复兴老字号,让步行街的“老底子”更厚实。图为在原址复活的宁波老字号“宏昌源”。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夯实“老底子”的步行街还融入不少新潮元素。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在淮河路步行街后街,这种充满市井味道的街巷共有35条。当地导入特色潮店、三国元素的墙体彩绘、充满老城味道的招牌和幌子,让时尚的新潮元素与“慢生活”的老城腔调相得益彰。“非常‘出片’”“city walk的秘境”,不少前来打卡的年轻人告诉记者相似的感受。
“步行街一定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和当地文化和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实现消费者和文化的互动。”浙江工商大学市场营销学专家曹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独特的文化场景,释放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步行街成功的关键。
改造后的北油坊巷,融合了市井气与新潮味。这样老街巷在淮河路共有35条。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做好历史文化“示范”的同时,示范步行街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步行街,重在“步行”,畅通交通循环,是不少步行街的首要工作。宁波老外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实现街区全线贯通,当地取消了沿线停车功能,打通步行街断点,让路于客,打造慢游、慢行、慢骑的体验。
完善基础设施,不仅实现“旧貌”换“新颜”,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致方便的服务。淮河路设置后街8个特色商业群点,将主街摊点分类引入,同时在主街加装、改造休息座椅、路灯等设施。TOP TOY潮玩店店长李慧对淮河路步行街近年来的改变深有感触:“门口的小吃摊迁走后,步行街更有了‘步行’的味道。”摊点迁走了,主街人流量不降反升。据庐阳区商务局介绍,改造提升后,街区客流量从4500万人次增长到8100万人次,销售额从82亿元增长到115亿元。
引领消费
“我们正式营业才半年多,不过由于餐厅在临江的户外,很受市民喜爱。”在宁波老外滩步行街,一家名叫柒捌玖的码头小馆在夜幕下尤为热闹,餐馆负责人李志纲告诉记者,“大家很享受边看三江六岸美景边用餐的感觉。”
除了码头小馆,冰淇淋小屋、粉色沙滩、江畔篮球场、宠物露营基地……漫步老外滩江边,各色业态充盈着人们的闲暇时光,老外滩更添品位和格调。
老外滩步行街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打造多元场景和业态,丰富游客体验。图为粉色沙滩。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以往,大家提到老外滩,第一反应就是‘酒吧一条街’。”宁波老外滩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多方招商和详细规划,实现业态的‘单元’到‘多元’。老外滩是典型的“带鱼形”街区,当地根据街道空间特性,挖掘好立体空间,通过露台经济做出街区“高度”。同时做好岸边文章,嵌入无人零售、餐车、市集等微业态,导入国际化餐饮、潮玩、咖啡等更契合老外滩底蕴的业态,实现了步行街从“夜经济”到“日+夜”多元业态的转变。
丰富的消费场景和多元的业态成了吸引人流、拉动消费的强大磁场。据介绍,拓展改造后的老外滩现有169家商户,今年中秋国庆期间,老外滩街区客流量达95.2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40.1%。
老外滩是示范步行街积极打造文旅融合项目、丰富消费场景和业态的缩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改造提升后的步行街业态日益丰富多元。今年1月至10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53.3%、31.0%,成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平台。
改造提升后,老外滩点亮沿岸多处建筑,夜景更加绚丽。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步行街结合当地的特色,布局商场、娱乐、文化、餐饮等多种业态,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多样的选择。”曹丹表示,“多元业态和消费场景的打造,对吸引人流、提升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品升级都有非常正向的作用,也是聚拢人气、拉动消费的重要原因。”
示范步行街在提升购物、餐饮等传统业态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加快业态转型升级,纷纷引入沉浸式、体验式等新兴业态。如福州三坊七巷积极引入时尚生活、文化交流、民俗体验等优质业态,导入成熟的休闲类品牌和时尚餐饮品牌,形成“文化入坊巷、商业南后街”的业态布局。据介绍,改造后的三坊七巷的文化业态占比60%。
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北门。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据了解,青岛台东着力提升活力商业、创想艺术等不同功能区,联通啤酒街,升级美食街,打造市井烟火和啤酒文化有机融合的集聚区。而石家庄湾里庙则增设30个“商业盒子”,新增商业空间5000余平方米,从传统批发市场集聚区转型升级为居民消费打卡地。
做强“内功”
街区发展得好不好,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记者走访发现,各地在步行街改造提升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共商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
构建多层级联合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是大家的一致打法。老外滩自2020年6月列入试点后,创新“市、区、街区(街道、中心)、公司”四级联动工作运转机制,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做好街区的规划建设。
“政府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有助于助力街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升级,对街区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宁波大学研究生院专聘副院长、商学院教授杜碧升告诉记者。
改造提升后的淮河路步行街,人流量大幅提升,即使是工作日也是人流如织。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做好服务提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唱好主角,是示范步行街在改造提升中的共识。庐阳区依托淮河路步行街的银泰中心等中高端综合体,支持举办新品首发、潮品展览等活动,增添街区的商气和活力。基金落实惠企政策时,对租赁国有资产的商户实行房租减免和精准扶持。“政府做好规划布局和引导,让市场配置资源,实现街区商业企业自己造血,步行街才大有可为。”陈章旺说。
据介绍,老外滩在改造提升过程中,积极布局好基础设施改造,有效撬动商业性投资,新引进、改造提升的项目50个,商业性投资额是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投资额的三倍多。
步行街在管理服务中还积极导入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打造智慧街区,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消费体验。湖滨步行街是5条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之一。据了解,近年来,以湖滨步行街为核心,以解放路与延安路为两翼的湖滨商圈,被无形的“电子围栏”划分为九个板块,每个区域的人流量变化被实时监控,密度超过一定警戒值,系统便会自动触发不同层级的安保。凭借这一响应机制,湖滨曾创下跨年夜8.6万人集聚“零事故”的记录。
今年“五一”期间,杭州湖滨路步行街人潮涌动。潮新闻记者 姚颖康 摄
“智慧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步行街管理效率,也是拓宽营销渠道、增加街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杜碧升表示,智慧化手段的引入,对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孵化新兴业态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还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正如曹丹所说,要充分发挥市场主题的积极性,对商业活动的创新做法保持一定的宽容度,“要给创新元素一定的适应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同创新和创意的模式都可以尝试。”
以街聚财、以街聚业。步行街在吸纳客流、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先行引领,营造多元场景,打造城市商业发展标杆,更好满足居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重在“步行”,聚力于“街”,步行街在优环境、提品质、强特色方面率先垂范,营造新兴社区融合景观,让人们漫步街区,随时感受慢生活节奏和都市生活新观念。
在示范步行街的示范引领下,相信不远的将来,街区将从点亮一处到四处点亮,我们身边将有更多这样的场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