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倾尽家产建“红色电影博物馆” 他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字体:
—2024—
07/02
09:02:18
2024-07-02 09:02:1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焦畅 邵舒宽 万灵 马荣达 河北台

  在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有一家“红色电影博物馆”,馆内收藏着数千部红色电影的拷贝资料,有老胶片、老海报、老放映机等。在博物馆里,从早到晚都轮番放映着《英雄儿女》《南征北战》《地道战》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老电影。博物馆的创办者叫魏少先,就是四留固村的一位村民,今年已经70岁了。过去几十年间,他一点点收集起了这些电影资料,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能在影像和故事中,感受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魏少先的“红色电影博物馆”里,有4000多部电影拷贝、200多台电影放映机,还有3000余张见证历史的原版电影海报。这里为孩子们、游客们免费放映红色电影,已经20年了。

  架子上一排排装着电影胶片的铁盒已有锈迹,但里面的胶片却都保存完好。对于这些资料,魏少先如数家珍。有反映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史的《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反映抗战历史的《平型关大捷》《地雷战》。魏少先说,这些电影拷贝很是珍贵,有的甚至已经绝版。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少先:全部是真实的,都是过去的。好多年轻人、学生都没见过。好多真实的东西,比如胶片,通过胶片去反映展示过去的这个情况,通过这个影片你看到新中国来之不易。

  从2004年至今,魏少先已经记不清放过多少场电影了。博物馆一年要接待七八百个单位,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00人。

  小学生 白蕊硕:看到了小兵张嘎的事迹,他的爱国、机智勇敢的精神使我感动。

  河北游客 任海生:看到这个电影故事片,记载咱们中国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个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今年70岁的魏少先,从小就喜欢电影,儿时看露天电影的经历是他一辈子的美好回忆。年轻时,魏少先办过砖厂,跑过运输,挣了不少钱,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停下了工作,他便开始给乡亲们放起了电影。用老魏的话说,这是自己最喜欢的干的事。

  起初,魏少先只是买了一些老电影胶片和一台简易放映机,邀请邻居来家中看电影,没过多久,大家就觉得这样不太过瘾。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少先:大家说你不能换换,看看别的影片,我说行。跑河南专门买了很多胶片,回来了就继续再放。

  后来,买的片子越来越多,魏少先干脆搞起了收藏。有时候,为了买到一部珍贵的老电影胶片,他不惜辗转几千公里,大江南北,四处奔波。魏少先最远曾到过吉林,花14000元买到一张电影《中国1949》的拷贝。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少先:坐火车坐了两天两夜。那个时候坐火车可不像现在有快车,硬座车一下坐两天多。

  倾尽家产建馆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就这样,魏少先收藏的电影资料越来越多,有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南京产“长江牌”电影放映机,还有法国百代公司出产的,至今已超过100年历史的放映机。一张《小兵张嘎》的原版海报,就花了他两万多元。

  有了这些珍贵的资料,魏少先琢磨着应该有个展出的地方,他便建起了“红色电影博物馆”,为此,更是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卖掉了自家的老宅子。这样的举动,在最初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和不解。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少先:给家里商量,把老宅子卖了吧,都不同意。我说你不同意也不中,最后还卖了17万。

  建起了场馆后,来魏少先这里观影的人越来越多,每日的讲解、放映工作烦琐复杂,他却乐此不疲,这让家人和乡亲们很不理解。

  魏少先老伴 张利婷:也没想到后来投资这么大,把家里全部资金投入了,并且那个老房都卖了,都投入这个里边了,还有欠外边债。他身体不好有心脏病,也都是担心他。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春风:魏少先同志作为一个农民,投资这么大,建这么大的馆,而且对外免费开放,一开始我们都不理解,也比较担心。经过一段时间开放以后,效果相当好,我们对这种精神感到佩服。

  “红色电影博物馆”越办越红火,设备添置、日常维护需要的资金,也给魏少先带来不小的压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地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也让老魏的干劲越来越足。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少先:一个人活着不能光为了钱,你得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我搞收藏,目的不是“藏”,也不是为了投资升值,而是把这些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利用红色影片宣传红色精神。

  现在,上了年纪的魏少先精力不如从前了,他便想让儿子接过自己的接力棒。

  魏少先儿子 魏行:我爸一做就是半辈子,真不容易,这个精神我肯定要学习。我们全家开始做这个工作,包括我媳妇,把红色教育、红色事业要继续走下去,把红色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如今,魏少先的“红色电影博物馆”已经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实践基地。他最乐于看到的,就是孩子们在观影之后的收获和成长。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少先:给人家放电影,出点气力、熬夜,这是最小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今天,咱吃得好穿得暖,咱们为大家服务,应该的。

  一抹鲜艳的红色 一颗闪闪的红心

  虽然已是古稀之年,魏少先对电影的感情却依然像“少先”这个名字一般炽烈。他倾尽家财、不计回报地办起“红色电影博物馆”,一不为钱,二不为“藏”,为的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两个“想(享)”。

  一个是回想,是对红色电影中光辉历史、峥嵘岁月的重温和纪念;

  另一个是分享,口口相传,请大家来看,来的人越多越好,而且一定是无偿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当年挤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感觉!

  在魏少先“红色电影博物馆”的带动下,周边建起了千米电影文化步行街,原先废弃的坑塘变身“电影人家”主题餐厅,根据电影场景打造的香油坊、豆腐坊、红星粉皮坊深受游客喜爱,四留固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电影文化之乡”。人们把乡村旅游的红火带来,再把一抹鲜艳的红色装进心里带走。“红色电影博物馆”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可以拍一部电影,主角是一个热恋着电影的人,和一颗闪闪的红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红色;电影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过去几十年间,他一点点收集起了这些电影资料,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能在影像和故事中,感受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