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在岩画上,读懂中华千年文明史

字体:
—2024—
07/10
19:12:54
2024-07-10 19:12:54 来源:实习生 牟书瑶 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吕璐嘉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曾留下这样一句感慨。

  在文字诞生前的漫长岁月里,古代先民们用简陋的工具在岩石上凿刻描绘出他们的信仰、欲望、欢乐、痛苦,岩画便以这样的形式出现。7月5日,浙江自然博物院年度大展“石光斓彩——贺兰山自然·人文·科普·岩画展”开幕,展览持续至8月31日。

图片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有风君了解到,展览通过“走进贺兰山”“远古艺术”“石魂守望”三部分,精选贺兰山部分具有代表性自然资源(地质标本)、岩画原石、拓片、远古石器、面具、文创产品等120件,对贺兰山地质地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以及贺兰山岩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01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

  在中国地图上,贺兰山是中国北方的天然地理分界线之一,以西是黄沙滚滚的荒漠戈壁,以东是稻花飘香的“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在中国历史上,贺兰山是悠长且厚重的,岩画是其千年历史的记录者。早在公元6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有关于贺兰山岩画的记载:“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其中“画石山”即贺兰山。

图片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山脉的东麓,绵延数百公里,作为中国三大岩画体系之一,记录了远古人类约3000至10000年前的生产生活场景。据初步估计,贺兰山东西麓及周边岩画的数量有2万多组,单体图形预计超过10万余幅。

  这些数以万计幅描绘狩猎、祭祀、娱舞、争战等场景以及动植物的岩画,汇集成了一座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廊”。在看展的过程中,有风君看到了岩画的N种形态:动物岩画、植物岩画、人面像……

图片

符号岩画。有风君 摄

  贺兰山岩画中一部分属于符号岩画,包括人体、自然天体、器物、计数、图腾等符号。银川世界岩画馆馆长李学军指着一块刻有羊图腾的岩画说,“这既是符号,也是抽象化后的人画像,通过磨刻呈现。”

  虽然没有文字,但这些生动形象的岩画符号,仿佛是刻在石头上的日记本,蕴含了古代原始先祖祭祀,以及从自然界中获取动植物的愿望,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内涵。由于当时还没有金属工具,北方的岩画基本上都是通过磨刻和凿刻的形式展现。

图片

手印。主办方供图

  除了用简单的岩画符号表意,贺兰山岩画中也不乏用多个图形记录史前复杂故事的例子,例如这幅名为《手印》的岩画拓片中就记录了一段关于合同契约的故事。

  这幅岩画中分布有两个手印以及动物、人面像和符号,李学军向有风君解读了其中的含义,“最上方的人面像为重环双眼,代表神灵。下方两只大小不一的手印,代表两个强弱不同的部落。小手印旁边有一个向左的箭头和一头牛,表明小手部落战败,所有的动物将归属给大手部落。”

  如此看来,整幅岩画表达的意思很可能是,小手部落被大手部落征服,只能迁往他处。小手部落的财产归大手部落所有,在神灵的作证下,以盖手印的形式达成契约。

  两个古老的部落以岩画的方式记录下的历史事件,在当下跨时空的语境中再次被解读。古今的对话,也让我们触到了历史的温度和厚度。

  02

  从欧洲的洞穴壁画到非洲的沙漠岩画,从亚洲的高原岩画到美洲的岩壁艺术,岩画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信仰和审美观念。贺兰山、阴山等地都有大量的岩画遗存,以石为卷,这些岩画不仅是早期人类艺术创作的瑰宝,更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图片

太阳神岩画。主办方供图

  这幅双眼重环、长有“睫毛”的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的镇山之作。在远古时代,太阳高居天体之上,主宰万物,所以古代先民为了表达对太阳的崇拜,便把太阳人格化,反映了对太阳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有学者先前研究发现,贺兰山岩画在表意时往往有一些通用的“语法”,例如重环双眼是为了表示地位崇高,只有神灵、大巫师和部落酋长等才能具有,而放射状的线条代表光芒,用以表现太阳的特征,给人以威严震撼之感。

  有风君仔细数了数,这幅太阳神的外层有24条芒线,内层有12条芒线,最里层有7条芒线。这并非是普通的数字,有专家推测它是最早24节气的雏形。

图片

睁眼闭眼人画像。有风君 摄

  这幅名为《睁眼闭眼人像画》的岩画拓片,是贺兰山岩画中表情最为丰富的人面像岩画。画中的人像右眼圆睁、左眼微闭,额头上有一个“十”字符号,表情复杂且难以琢磨。在在场专家的解读中,这幅岩画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左边的两条横线代表月亮,右边的圆形代表太阳。头顶的十字架中,竖条代表男性,横条代表女性。”

  李学军告诉有风君,目前岩画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断代问题,二是保护问题,后者是世界性的难题。贺兰山岩画产生年代久远,且是以石器、金属器制作在露天的岩壁之上,面临风蚀、雨蚀、自然剥落和盐碱侵蚀等物理、化学病害。

  “贺兰山岩画属于室外不可移动的石质文物,这些岩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消失的。”李学军表示,这几年,宁夏正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贺兰山岩画进行多方式、多维度、高精度的记录,既能将濒临消亡的岩画永久留存,也为后续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图片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次浙江自然博物院与宁夏的合作展,是“塞上江南”与“百越江南”的因缘际会,是自然与人文的碰撞交融,更是远古与当下跨时空的对话。一起来翻开这本岩石上的“史书”,走近远古的石刻记忆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岩画;文明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