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正式入伏了,杭州天气也与之相吻合,本周的主题就一个字:热!
随着副热带高压(副高)的西伸北抬,杭州将再次回到副高主体的控制范围之内,今天气温便飙升直奔36℃。接下来,天气好像复制粘贴一般,持续8天,高温热浪奔涌而来,防暑降温工作又将变成重头戏。
副高强控 全省高温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很难形成雨水,晴朗少云,地面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更热。另外,下沉气流会导致空气压缩并释放热量,也会让地面附近的气温升高。
于是,在这样的天气形势之下,本周的热直接、纯粹,天气好像复制粘贴一般,晴热高温天一个接一个。
昨天我省继续呈现南北“冰火两重天”,浙北一带成功摆脱高温,“全省最凉”被嵊山拿下,最高气温仅25.7℃。高温大军驻扎在浙中南,昨天全省最热丽水:39.3℃。杭州昨天最高气温32.5℃,气温不算高,但很多人觉得闷热。不过和本周的气温相比,昨天已经算“凉爽”了。
浙江省气象台预计,15-22日,我省在副高强控之下,雷阵雨的存在感越来越低,浙江牌“桑拿房”又将全天候营业。我省大部最高气温36-38℃,其中19-22日可达37-39℃,局部40℃以上!
吃饺子吃火腿
你的头伏仪式感是什么?
7月15日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从2015年至今年,我国已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三伏大约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北方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初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
而在杭州,吃火腿是老杭州人的入伏仪式感,有句话叫“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橙友“竹影星空”前几日发帖分享:“快头伏了,火腿笋干老鸭煲做一个,大厨还放了点冬瓜,老鸭炖得酥酥的,喷香。”
全国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入伏食俗,比如上海吃馄饨、广东吃姜、广西吃苦瓜、甘肃吃羊肉、江西湖南吃鸡……你家入伏吃什么?欢迎来橙柿互动App#天气小姐姐#话题发帖分享入伏仪式感。
炎炎夏日
中老年人警惕夏季“热中风”
炎炎夏日,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警惕伏天的“热中风”。
什么情况会引发“热中风”?
杭州市气象服务中心介绍,天气较热的时候,人体会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进而减缓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加患中风的风险。
此外,当夏天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时,室内外温差很大,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患者,进出房间很难适应一冷一热的温度变化,就会导致脑血管不断收缩、舒张,出现脑部循环障碍,发生中风。
预防“热中风”,需要谨记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心脏病等基础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其次要多饮水,防止血液浓缩。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可能为时过晚,应采用“多次少饮”的方法,每日饮水总量2000-3000毫升,尤其是清晨起床后最好空腹喝一杯白开水。
还有就是,室内空调温度不要太低,使用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使用电风扇不要直吹身体。
饮食方面,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结合,限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时,不要过多吃肉、蛋类,同时要注意补充奶类、豆制品类,以增强抵抗力。
南海热带低压生成
7月下旬或有强台风
自从6月1日今年第2号台风“马力斯”走了之后,已经有阵子没有听到台风的消息了。新的南海热带低压已于13日下午在南海南部海面上生成。
根据中央气象台昨天18时发布的热带低压预报,低压中心昨天17时位于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南偏西方大约255公里的海面上,最大风力有6级(1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预计,该低压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15日下午趋向越南东部沿海。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称,从昨天下午云图看,这个低压结构依然松散,未来发展为台风的概率较低,但海南还是要警惕低压环流导致的风雨。目前美国数值预报给出7月下旬有个很强的台风,而且可能奔向我国华东。因为时间太远,预测准确性有待考量,具体情况要等台风生成后再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