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海宁16岁高中生发现新物种,署名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

字体:
—2024—
07/26
14:10:40
2024-07-26 14:10:40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海宁 程石冰 记者 褚晶君

  这个暑期,对于海宁市紫薇高级中学高一学生刘浩宇来说,格外不同。16岁的他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国际动物学领域学术期刊《ZooKeys》刊登了一篇有他署名的论文。

  6月20日,国际动物学领域传来喜讯,《ZooKeys》刊载了题为“海宁卵角蚁:中国卵角蚁属新种,携脱翅蚁后,与毕氏卵角蚁之关联探析”的论文。此文详尽描绘了海宁市新发现的一种卵角蚁属物种的独特特征与生态概貌,为科学界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这份汇聚了众多资深学者姓名的学术成果中,作为新物种的第一发现者,刘浩宇赫然以第三作者的身份出现。

  一名16岁的高中生是如何发现的新物种?又是如何与专业学者共同发表论文?

  新物种的意外邂逅

  新物种蚂蚁——海宁卵角蚁。

  “太兴奋了,从来都没想到我会发现一个新物种!”回想起论文发表的那天,刘浩宇依旧心潮澎湃。

  一米八的高大身材,略显黝黑的皮肤,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为他添了几分书卷气。今年16岁的刘浩宇,与同年龄的学生相比,显得格外沉稳内敛。他说话时,语调温和而清晰,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文静与内敛。

  谈及新物种发现的经历,刘浩宇直言是一场“美丽的意外”。一切还要从2022年的夏天开始说起。那年夏天,刘浩宇跟随家人回到了位于黄湾镇的老家。当大多数同龄人沉浸在假期的悠闲中时,刘浩宇却已踏上了探索自然的征途。他利用假期时间,穿梭于山间林地,捕捉并研究着形态各异的蚂蚁。

  2022年7月的一天,刘浩宇原本计划前往南北湖周边的林地进行蚂蚁采集,却因迷路,误打误撞来到了位于黄湾镇的岳庙山山脚下。

  在山脚下,刘浩宇进行了为期数天的采集。他原本的目标是采集行军蚁亚科。然而,却迟迟不见其踪影,就当他准备放弃之时,最后一次采集给了他意外之喜。一窝“毕氏卵角蚁”出现在他眼前,这在当地可不多见。惊喜交加的刘浩宇急忙将这份珍贵的战利品带回家进行培养。 

  之后,刘浩宇发现他这窝“毕氏卵角蚁”拥有蚁后。一般情况下,毕氏卵角蚁是没有蚁后的,他察觉这个物种并不是毕氏卵角蚁,而是一种更为稀有的卵角蚁。 

  出于分享与交流的热情,刘浩宇将这种蚂蚁的图片及培养过程发布到了网络。帖子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根据外观差异,有人指出了这窝卵角蚁触角的不同之处。

  刘浩宇解释:“毕式卵角蚁没有蚁后,而中国分部有蚁后的卵角蚁是八节卵角蚁,八节卵角蚁拥有八节触角,但我采集到的这窝不仅有蚁后,触角更有九节。刚拿回家时我没有仔细观察,数错了触角节数,幸好网友眼尖。”

  据了解,此前世界范围内的毕式卵角蚁仅有两种分支:一类没有蚁后;另一类有蚁后,而有蚁后中,一种卵角蚁触角为八节,另一种卵角蚁触角为九节,但九节种只分布在泰国。这也意味着,刘浩宇采集的这窝蚂蚁,要么是新记录种(指已知物种新的分布记录),要么就是从未发现的新物种。

  这一发现让刘浩宇感到十分兴奋,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帖子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主动与刘浩宇取得联系。

  在与科研人员交流后,刘浩宇决定将他发现的这份珍贵蚂蚁样本送至相关研究所。此后,经过浙江大学与广西大学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和长达两年的努力。最终在今年6月于《ZooKeys》发表论文,科研界正式确认了这是一个卵角蚁属的新物种。

  按照惯例,作为第一发现者,刘浩宇拥有新物种的命名权。深思熟虑后,他将其名为“海宁卵角蚁”。对此,他表示,原本打算命名为“刘式卵角蚁”,但考虑到这篇论文的发表更多依靠的是专业学者们的辛勤付出,所以最终还是决定以发现地来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新物种的发现,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新”这一点上,更是对人类研究蚂蚁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过去的研究猜测,在某些非干扰地区存在与毕氏卵角蚁(克隆生殖)平行演化的另一支近缘物种,可能仍然保留着有性生殖的能力。刘浩宇发现的这一物种验证了这个观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成员刘乘源解释,刘浩宇的发现,对研究蚂蚁从有性生殖到克隆生殖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遗憾的是,自从第一次采集后,刘浩宇在岳庙山附近再也没有发现“海宁卵角蚁”的踪迹。“希望还有机会与‘海宁卵角蚁’在自然中相见。” 

  对蚂蚁情有独钟

  为何对蚂蚁情有独钟?对刘浩宇而言,蚂蚁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行为模式充满了无尽魅力,每一次发现都如同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蚂蚁的行为远非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单一,它们同样展现出复杂的行为特性。例如弓背蚁,它们就会做出类似人类拳击一般的动作。”谈起蚂蚁,刘浩宇如数家珍。

  对于蚂蚁的兴趣和研究,他从初二开始。当时在学校里发现了一种没见过的蚂蚁,出于好奇心,他便将其照片发到网上询问,并因此开始探索一些相关的网站。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对研究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初,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对蚂蚁的研究,觉得他“不务学业”。因此,刘浩宇只能在父母不在的时候,偷偷地拿出研究器材来进行观察。

  家中,刘浩宇一边饶有兴致的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起了他的标本藏品。卧室就是他的研究所。走进他的房间,只见床边的书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拉开抽屉更是别有一番洞天,镊子、培养皿、试管......俨然一个小型的实验室。

  刘浩宇说,刚开始研究蚂蚁时没有显微镜,都是他从望远镜上扣了两块凸透镜,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做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而研究时最常用到的镊子,也是刘浩宇手工磨制的。“没有钱买仪器,所有的东西都得自己动手做。”提及过往的“艰难”时刻,刘浩宇不禁自嘲起来。

  “我爸特别希望我去学画画,但说真的,我就是提不起兴趣来。”从刘浩宇小学起,他就喜欢种花、养草,大自然对他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然而,他的父母却更希望他能把精力放在学习和艺术上。

  如今,有了父母的资金支持,先进的体感显微镜、各式培养皿和仪器样样俱全,刘浩宇的“土制”实验室向着现代化逐步迈进。

  “目前还是学业为主,对蚂蚁的研究也会暂停一阵子。”尽管在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但刘浩宇深知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对他来说依然是头等大事。“想要考一个好的大学,去学习生物科学,然后将我的爱好转化为专业,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刘浩宇满怀憧憬。

  在刘浩宇的书桌墙和天花板上,贴着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徽。谈及心中的理想大学和专业,刘浩宇坦言,华中农业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是他的目标。“因为研究蚂蚁,学习生物科学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我研究蚂蚁的一个工具。可以的话,未来想考研究生,继续研究蚂蚁的形态学以及基因组方面的研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物种;期刊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