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孔胜东,后天(9月1日)要退休了。
很多人知道孔胜东,都是从他免费修车的故事开始。而他与《钱江晚报》结缘,也从这里开始。
1991年2月23日,孔胜东第一次登上《钱江晚报》,从那天起,回忆如胶卷般慢慢拉开,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记录下这么多关于孔胜东的故事。
一个平凡的人,把一件平凡的事做了30多年,这件事也就成了伟大的事。
那些被定格在报纸上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闪闪发光。这也是我们送给孔胜东的一份特别的退休礼物。
一
关于孔胜东的第一篇报道《孔胜东义务修车五载受人赞》,短短一句话背后,他却已经坚持了5年——从1986年3月5日开始,孔胜东就在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交叉口摆出修车摊,每个周六晚上7点到10点,免费为老百姓修理自行车。
孔胜东修车 摄于1986年(《钱江晚报》2007年12月曾刊登)
随着《钱江晚报》的报道,孔胜东的故事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91年2月23日,孔胜东第一次登上《钱江晚报》
1993年3月2日,孔胜东的故事登上了《钱江晚报》头版
1993年3月2日,孔胜东的故事登上了《钱江晚报》头版,标题《孔胜东,了不起!》,便是大家对他的赞叹。
赞叹声中夹杂着质疑声。免费修车,有人觉得他“介呆的,钞票也不要”,有人不看好他“搞不了多长时间”,更有甚者“这人太背时”。而当原本是公交修车厂机修钳工的孔胜东,主动要求调到辛苦且不起眼的岗位——公交28路当售票员时,有人觉得是毛头小子想出风头。
面对质疑,孔胜东没有生气,更没有放弃。白天售票,每周六晚准时出现在修车摊,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严寒酷暑。
1995年2月27日,孔胜东写给《钱江晚报》编辑部的一封信
直到1995年2月27日,《钱江晚报》头版刊登了孔胜东写给报社编辑部的一封信,这是他第一次回应了质疑。
缘起前一天《钱江晚报》头版刊登了全国劳动模范冯根生写给报社的一封信《理直气壮地颂扬奉献精神》,读后他心情十分激动,道出了长期来闷在胸头的心里话:
“我为什么要当售票员?因为当时公司效益较差,不少年轻人不安心工作,想‘跳槽’出去做生意,或捞‘外快’。我觉得要改变这种图安逸、图实惠的不良风气,应该从自己做起。我认为这是一个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价值趋向’,如果每一个年轻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比享受比贡献,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很快得到改善。”
那些质疑声,也随着《钱江晚报》的一篇篇实录报道,渐渐消失了。大家理解了他,更尊重他。
二
在此后的时光里,他和《钱江晚报》的缘分一直延续着,孔胜东也从当初的“小孔”成了杭州人熟悉的全国劳模“孔师傅”。
2004年劳动节,孔胜东收到了3朵玫瑰花,送花的女孩曾在他这里修过车;2005年,下城区志愿者艺术团的志愿者们排了一出名叫《星期六的夜晚》的音乐剧,演的正是孔胜东修车的故事;2006年12月4日,28路公交车上空姐巧遇孔胜东,并向他“拜师”;2019年7月18日,孔胜东和杭州几十拨学生一起完成暑假作业;每年春节,他都自掏腰包买生肖玩偶、灯笼和鲜花,将车厢装扮得充满节日气氛;有人看到他车厢上的免费茶水桶,随口说了句“摆摆样子的吧”,车上的一名大姐马上反驳“我坐孔师傅的车很长时间了,他的车上天天如此”……那些温暖的细节,都被《钱江晚报》一一定格在版面上。
《钱江晚报》也记录下普通杭州人对孔胜东的赞誉:“我经常乘28路公交车去黄龙洞,孔胜东开的公交车是服务态度最好的。”“他每个周六都在这里,所以刚才我的刹车线一断,倒也不担心,我知道他会在这里。”“跟他握手,他的手一直是粗糙的;他自费贴钱买自行车修理工具;他每天从家里搬7桶水给车上乘客喝……他是一个执着的人,自己想要干什么就要干到底。”
孔胜东在修理自行车 记者倪雁强 摄于2023年4月
孔胜东修车的双手 本报资料图片
2015年10月10日,普通的一个周六,《钱江晚报》接到读者电话:孔胜东修车摊上,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在那之前,这样的“缺席”,仅出现过一次——1995年孔胜东父亲去世。而这次,他是去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还有一次缺席,是2016年,孔胜东应邀参加央视春晚,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向全国人民拜年。出发前一天,记者见到孔胜东时,他正在布置28路公交车车厢,这也是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仪式感”。从北京回来后,大年初一的晚上,他又出现在了修车摊上,这样的“缺席”却让他觉得过意不去,一边修车一边满脸歉意:“真不好意思,上周六让大家白跑一趟,今天补上。”
每次的“缺席”,孔胜东都会第一时间补上。
钱江晚报好摄之友 青橄榄 摄
三
30多年里,《钱江晚报》与孔胜东之间经历了一场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每天翻看《钱江晚报》已成为孔胜东多年的习惯,他驾驶的28路车厢里,每天也都能见到他为乘客准备的《钱江晚报》。
2001年2月17日,孔胜东来到报社,找到记者,表达了“想为小红车提供免费维修服务”的心愿。他看到《钱江晚报》上刊登的《小红车助人,谁助小红车》的报道,杭州交警为外地来杭游玩的旅客免费提供自行车,维修却是个难题,自己作为一名懂修车技术的普通市民也想出一份力。
2002年,《钱江晚报》牵线搭桥帮孔胜东找徒弟,首要条件是“持之以恒”,不到一个月,孔胜东的修车队伍里便多了三位新徒弟。
再后来,“公交学雷锋孔胜东志愿服务队”成立,修车队伍里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年轻面孔也越来越多。
这样的互动,还有很多。
2006年2月5日,孔胜东通过《钱江晚报》向读者征集车厢服务金点子,多报一次站名、在28路起点站火车东站提供零钱兑换、备点景区地图……读者们出的点子,直到今天依然能在他的公交车上看到。读者“Master”回忆起乘坐孔胜东的28路,“真是一种幸福,那天到东站下车时,全车乘客都由衷地向孔师傅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 倪雁强 通讯员 江婷钰 摄于2024年2月8日
《钱江晚报》组织的公益活动,总能见到孔胜东的身影,每次他都是同样一句话,“这是公益的事,我肯定支持。”
每任新记者接棒,跑公交线的老记者都会提醒:孔师傅要先去认识一下。这似乎已经成了《钱江晚报》公交跑线记者的传统。
公交跑线记者换了好几任,孔胜东手机里存着每一位联系过他的记者电话,哪怕多年不联系,只要一打电话,电话那头,孔胜东都会第一时间报出记者的名字,一直是那么谦逊;逢年过节,我们总是能收到他的祝福短信,彼此道一声“节日快乐”,一直都是那么真诚。
这次,我们想和他道一声:孔师傅,退休快乐!
“开一辈子的公交车,做一辈子的志愿者”,这是孔胜东最大的梦想。30多年来,一个平凡人做着一件平凡事,一做就是30多年,用自己的热心、真心、诚心、爱心、耐心感染了身边无数人,日复一日,平凡人做的这件平凡事成了伟大的事,“孔胜东”三个字也成了杭城一张温暖的标签。
今天起,孔胜东告别了熟悉的28路驾驶室,但那趟没有终点的爱心之“车”,他说:“只要我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而关于孔胜东的故事,我们也将继续讲给你听。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