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刚刚过去的中秋,是属于家庭的节日。一轮明月,一张丰盛的餐桌,甜糯的藕、肥美的蟹、时令的蔬菜,让团圆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中秋节期间,乌镇特设灵水蟹宴。乌镇景区供图
最是烟火慰平生。一个“吃”字,看似事小,实力了得,是日常生活的必需,是拉动消费的重要行业,内含着文化传承,也可以成为“城市名片”。
瞄准美食经济,浙江正拉开“阵势”。
眼下,由省商务厅牵头起草的《关于促进浙江省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在酝酿。不久前,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打造“味美浙江·百县千碗”工程升级版的实施意见(2024-2026年)》,提出努力建设全国美食文化高地。
全省最能吃“辣”的衢州,打出“辣经济”品牌,两个月前刚刚开出一条汇集全国经典辣味的美食街;万物可“醉”的绍兴菜,依靠黄酒布丁、熟醉蟹等爆款,吸引了一大批年轻食客;“鲜”气飘飘的台州菜,加快“走出去”步伐,逐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打开局面……
经济大省研究“吃”,背后有何考量?让浙江菜飘香全国,还需加点什么“料”?
百县千碗,各有独特之味
“秋天到,贴秋膘!”近日,在杭州举办的“味美浙江·百县千碗”进社区中秋美食市集上人潮涌动。
摊位上,挤挤挨挨地摆放着来自各地的特色风味:宁波的蜜杨梅、年糕胖,丽水的卤麻鸭、高山油焖笋,绍兴的西子团圆饼……琳琅满目的浙菜,挑动人们的味蕾。
“带一个胃根本不够用!”“谁说浙江是美食荒漠?明明是绿洲啊!”市民游客纷纷发出感叹。
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帮。长期以来,浙菜虽为八大菜系之一,却总给人标识性不强、特色不鲜明等印象。甚至,因种种原因,西湖醋鱼等杭帮菜,屡遭网友“难吃”等吐槽。
“浙江菜系流派众多,既有杭帮菜、甬菜、瓯菜、越菜等传统菜系,也有如今声名鹊起的台州菜、衢州菜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传统,有鱼米之乡,也有东海海鲜、山地山珍等,不同的物产、风土人情、烹调技法等孕育不同特色,这也使得浙菜很难拥有统一的风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院长金晓阳说,此外,浙菜讲究“四季分明、不时不食”,原料遵循季节时令,口味注重清鲜脆嫩,菜品形态清雅秀丽,相比浓墨重彩的川湘菜,淡雅如斯的浙菜也较难在第一时间吸引食客目光。
比如台州,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典型。海上渔民做菜无需过多技巧,滚水清煮,适当加上盐和葱姜便可出锅,因此,台州菜中的海鲜,带着大海的清新自然,肉质鲜嫩,味道鲜甜。
再如绍兴菜,多用酱料、黄酒,造就了独有的糟醉风味,湖州的青山秀水间,则诞生出了油焖笋、腌笃鲜等山珍美食……
今年“五一”假期,台州首届精品美食周人潮涌动。陈泳 摄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惠民生、促消费、稳就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等场景转换,餐饮更成为不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年来,为了打响浙菜品牌,浙江也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以来,省商务厅多次组团跑到重庆、西安等地研究美食推广,并推出“味美浙江”餐饮消费欢乐季系列活动,也已牵头制定促进浙江省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举措,从政策端发力,让浙菜“破圈”。
“‘味美浙江’餐饮消费欢乐季于去年首启,是近年来省内规模最大的餐饮盛会,也是重要的扩消费平台载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首场活动4天内吸引人流超25万人次,交易金额超1700万元。
经济大省为何如此重视“吃”?
对于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的浙江来说,美食一头连着地域文化、城市印象,一头撬动着消费、文旅、就业等,可以说“美食一子落而满盘活”。
据悉,2023年浙江实现餐饮收入3662亿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实现餐饮收入1900亿元,同比增长7.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个百分点。
从全国范围看,随着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相继出圈,通过美食掀起城市的“私域流量”,已成为不少地方提振消费的一大法宝。浙江各地也纷纷“摩拳擦掌”,打出一套“舌尖”组合拳。
今年2月,从台州起家的新荣记,在日本东京开出首家海外分店。社交平台上,不少华人因品尝到熟悉的沙蒜豆面、大黄鱼而惊叹连连:“在日本吃到了正宗的家乡菜!”
“目前,仅在上海扎根的台州菜餐厅已达1300余家。作为浙江菜系之一,台州菜能‘走出去’,离不开本身的独特风味,也与省市对餐饮业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台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杰介绍。今年,台州还将深化“世界美食之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不止于此。近日,杭州修订了《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通过系列奖励政策扶持杭帮菜企业,提升杭帮菜品牌;今年,宁波发布了“宁波菜推广三年行动计划”,力争3年新增100家宁波菜品牌店……
胸怀雄心,期待浙菜的香气越飘越远。
高手过招,创新美食打法
“吃”的宇宙里,风味重于一切。
“今天的年轻人乐于尝鲜,口味偏好、聚餐形式都有很多变化。如何在保证菜肴‘色,香,味,器,形’一个都不能少的前提下,适应年轻群体需求和消费趋势,是全新的挑战。”台州市龙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宝说,考虑到许多人偏爱味道浓烈、口感丰富的食物,近些年台州菜也在吸收川菜、粤菜、湘菜等菜系做法,比如,出现在各大台州菜馆中的辣子水潺,便融合了经典的川菜风味。
在这名资深大厨眼里,“老菜新做、精做”已是基本功,能够运用巧思,研发出创新菜肴才是真本领。今年,他研发的一道“双膏酱墨鱼白菜”,将墨鱼膏和虾膏融合熬成酱汁,入口咸鲜嫩香,如同海陆交汇,目前已经进入门店的热销榜单。
创新菜“双膏酱墨鱼白菜”。受访者供图
今天的浙菜,没有将自己束缚于传统的菜单上。怀着对美食的理解和风味的追求,在不断练好内功的同时适应需求、适应时代,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尝试“摘掉”扣在浙江菜头上的一系列“偏见标签”。
西湖醋鱼,曾在1956年36道杭帮菜评选中位列榜首,也一度是国宴中的重要菜肴。然而,如今打开社交平台,比历史更丰富的,可能要属对这道菜的“调侃”。有网友说,一条鱼被做成西湖醋鱼,真是亏大了。
“事实上,做西湖醋鱼很考验原料和技艺,选鱼有讲究,杀鱼前还要饿养两天左右,煮鱼还要用‘文武火’。有些店食材没选好,或烹制技艺不到位,就很容易‘翻车’,网上吐槽的人多了,也就影响了游客对杭帮菜的整体印象。”杭州市商务局商贸运行处处长丁敏分析。
眼下,一些饭店将西湖醋鱼的原料由泥土气较重的草鱼换成开化清水鱼,尝试用果醋代替米醋,以求突破口感上的瓶颈。
杭州最新修订的《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中也提出,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和杭帮菜大师工作室等参与菜系标准制定。有了统一标准,才能避免因“过度自由发挥”造成的口味参差不齐。
不过,由于浙菜大多走的是清淡路线,追求原汁原味,想要提升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除了口味创新,还要在环境、服务、文化等方面做好文章。
“就‘吃’来说,现在大家普遍比以往更‘讲究’,不光要卫生、健康、环保,还要讲氛围感,必须要让好服务配得上好味道。”台州市餐饮协会餐服专委会秘书长罗丛明表示。
“台州菜餐厅档次越高,菜品和服务投入占比越接近。中上水平的餐厅,比例一般能达到7∶3甚至6∶4。”罗丛明直言,这两年,业内“卷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街店基本5-8年就要更新装修,服务也更加个性化、精细化,还有不少饭店推出规定,只要有客户对菜品提出异议,就可以直接进行退换,以充分保证客户的就餐体验。
一道美食背后,蕴含着一种情怀、一座城市的文化。无论是东北铁锅炖的豪爽风情,还是广东“得闲饮茶”的随意闲适,无不让当地的文化精神更立体、更形象。人文底蕴深厚的浙江,也在急切盼望着打造本土饮食文化名片。
绍兴,自古的繁荣富庶、人文荟萃之地。孕育出的饮食也自成体系,“臭霉糟醉”的风格,是让不少绍兴人直呼上瘾的家乡味。
90后“海归”张磊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将美食和文化融合。2019年,他看准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申请注册了“孔乙己酒家”商号。漫步仓桥直街,坐在店内品尝一碟茴香豆、嗦一只黄酒醉蟹,人们仿佛回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
在湖州,最具地方特色的老底子传统名菜,“摆”进了酒店餐饮企业的大堂。走进湖州宾馆,德清酱羊肉、银鱼丝炖蛋、小西街什锦煲……一道道特色菜肴吸引来往游客目光,成为对外展示美食文化的新窗口。
正如武林高手过招,既重招式又重内功。在美食江湖,浙菜也有本自己的“武林秘笈”。
湖州宾馆大堂摆放着“百县千碗·湖州味道”特色菜。湖州宾馆供图
拉长链条,还需加些好料
一座城市,风物和美食,已经日益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识。
秋风送爽,衢州柯城区荷花四路却依旧热辣滚烫。站在路口,阵阵辣椒的辛香随风而来,刺激着嗅觉和味蕾。
这是“长三角第一辣街”,于今年7月开街。每天下午四时许,辣街各店的大厨、伙计、阿姨就陆续到岗,将桌子摆在门口。夜幕降临,食客们吹着晚风露天就餐,一边嘴里“嘶哈嘶哈”,一边啤酒咕咚下肚,好不畅快。
全长约700米的街上,不仅有130多家衢州土菜馆,还集结了川渝麻辣、贵州酸辣、湖南香辣等全国经典辣味美食。刺激的口感、火热的氛围,吸引来了络绎不绝的人流。据悉,自开街以来累计吸引人流约30万人次,街区营业额达1800余万元。
今年7月,衢州“长三角第一辣街”开街。江峰 摄
不过,从全国范围看,浙江仍缺少像四川麻辣火锅、淄博烧烤、沙县小吃等那样风靡全国的“出圈”美食。即便是作为江浙沪的“非主流”的衢州菜,仍未形成流量经济的“洪荒之力”。
要让浙菜征服“全国胃”,还需加点什么“料”?
“对比现在的美食‘顶流’城市,长沙有‘文和友’、重庆有‘洪崖洞’,相比之下,浙江缺乏像这样集合美食、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场景,来带动人气、撬动消费。”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指出,要突破场景局限,有效延长产业链条。
眼下,打造“可吃、可玩、可打卡”的空间和场景,也成为各地发力的新方向。
衢州试图聚“辣”制胜,在辣街推出夜游、演艺、非遗、文创、灯光秀等符合年轻人兴趣的玩法,以辣味为藤蔓,延伸出更多业态场景。“一方面要依靠美食本身打响品牌,除了将衢州菜馆开到杭州、宁波、上海等地,鸭头等特色小吃也在向外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持续的相关配套和创新的文旅产品,把流量变‘留量’。”衢州市供销社副主任陈晶表示。
杭州则直接将今年“味美浙江·食在杭州”餐饮消费欢乐季活动搬到室外,市民游客在品尝各类小吃的同时,还能和“苏东坡”对一句飞花令,近距离观赏“宋人四雅”的古装演绎,全方位体验“一秒入宋”;今年国庆,台州将再次呈现当地“天花板”级别的精品美食周活动,由本土黑珍珠等知名餐厅领衔,联动全市百县千碗、精致餐厅、特色小吃等美食,长假期间每天预计吸引10万人次的游客量……
借鉴了网红城市的“传播剧本”,如何从“偶像派”走向“实力派”,还需要产业和人才做支撑。
餐饮业,一头连着“嘴巴”,一头还连着“泥巴”。一碗面、一盘菜,别看它们不起眼,伴随田间地头的农副产品进城、入店、上桌,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老百姓好日子就能“火”起来。
“近几年,我们打造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三衢味’,开化清水鱼是重点产品之一。目前,开化清水鱼不仅带动了从鱼塘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还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都建立起配送中心。”陈晶介绍,“三衢味”将当地农产品销售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目前已是衢州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象征。
有了好食材,衢州还制定《关于加快发展“衢州味道”餐饮区域共用品牌的实施意见》,建立直观统一的美食印象。近期将打造5家旗舰店、30家授权店,依靠统一的标准、地道的厨师和食材,传播正宗“衢州味”。
一家餐厅,除了厨师、服务员,还涉及采购、运输、市场营销、策划、菜品研发等多个工种。数据显示,平均每10平方米餐厅营业面积,就涉及一个就业岗位。
要让美食经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人才引擎”显得至关重要。9月初,今年刚满一岁的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荣记学院迎来了第二届学生,共119人。
新荣记行政总厨在新荣记学院授课。受访者供图
“校企协同育人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今年,我们会邀请新荣记大厨,教学生制作家烧黄鱼、沙蒜豆面、黄金脆带鱼等台州经典菜品。”该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徐俊介绍。目前学院聘请了9名产业导师,其中5人就来自新荣记餐饮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目的是打造一支“台州菜”美食产业人才大军,进一步助力地方美食做优品质、做高品味、走出区域、走向全球。
百城千味,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深谙美食经的浙江,期待着成为下一个美食“顶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