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浙江省河长制规定》执行情况的报告。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浙江作为河长制发源地,2017年就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河长制地方性法规,为河长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近三年来,全省52209名河湖长上下联动,累计召开总河长会议204次,签发总河长令546份,巡河巡湖765.8万人次,协调处置各类河湖问题94.6万个,一批河湖重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坚持久久为功、综合施策,浙江河湖保护治理成效日益显现。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剿灭劣V类小微水体1.6万个,创建省级美丽河湖726条,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59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000平方公里。2023年,浙江省控以上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97%,比2017年提高14.6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梅汛期,面对近30年最大面雨量,浙江运用防洪工程开展统筹调度,取得了人员零伤亡的硬核成果。
2024年8月13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太平桥村,保洁人员正在村河道清理水面上的杂物。拍友 陈海伟 谭云俸 摄
鼓励组织或者聘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开展水域巡查的协查工作是《规定》的亮点之一。报告显示,浙江坚持宣传引导、共治共享,在全国率先推出公众护水“绿水币”,培育壮大“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河小二”“河小青”等民间护水力量,全省民间河湖长达4万余名,公益护水组织达877家、志愿者达380余万人。同时积极推动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全省累计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231个、城乡亲水节点807个、滨水绿道3172公里,发布“浙里亲水圈地图”,“天然浴场”“露营基地”等一批15分钟亲水圈精彩“出圈”,成为群众休闲运动好去处。
在提升河湖开发管理水平方面,浙江聚焦强化河湖空间管控,建立全省水域空间数据库,将水域控制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打造“浙水美丽(河长在线)”数字应用平台和水域监管“一件事”等应用,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整体智治。
报告指出,《规定》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河湖长履职不到位、河湖生态环境高位提升难度加大、全民参与治水护水的氛围有待进一步浓厚等问题。下一步,浙江将逐条逐项抓好问题整改,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奋力谱写河湖保护治理新篇章。
为全面了解《规定》执行情况,前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杭州、宁波、嘉兴、湖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地开展实地检查,并召开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河湖长代表和社会治水护河公益组织负责人意见建议,广泛凝聚监督合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