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75年,浙江的75个“第一”(生态文明建设篇)

字体:
—2024—
09/29
08:48:10
2024-09-29 08:48:10 来源:潮新闻

  编者按:“75个‘第一’”第五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75年来,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率先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浙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探索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护了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推开“五水共治”,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为绿水青山可考核、可交易、可融资提供统一的参考依据。

  多年来,浙江人民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续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升生态优势、接续培育生态文化,一条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的绿色之路,蔚然铺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全国第一

  目前,浙江已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浙江走出一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路。

  2019年,新昌县入选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图为美丽的新昌江。拍友 俞臻 摄

  2023年,杭州市临安区入选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图为临安绿水青山一隅。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供图

  全国第一个生态日

  2004年3月25日,安吉拉开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日”活动序幕。此前一年,安吉县“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设立“生态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安吉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的3月25日为“生态日”。

《浙江日报》2004年3月26日相关报道。

2024年8月21日,雨后的安吉,碧绿的大竹海之上云雾缭绕,村落和群峰相互映衬,呈现滤镜般美好景象。拍友 潘学康 摄

  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习近平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这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鼓励余村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经济这条路子。如今,安吉余村的故事,已经为世人熟知、传颂。

矿山开采时期的余村旧貌(资料照片)。

俯瞰如今的余村。拍友 潘学康 摄

  发布全国首个 “河长制”任命文件

  2003年,长兴发布全国第一个“河长制”任命文件,逐步建起三级“河长制”体系,实现了河湖管理从“没人管”到“专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2017年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这是全国首个专门规范河长制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我省五级河长职责,并鼓励全社会开展水域巡查的协查工作。

2017年,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担山村村级河长姚宝忠在管辖的河段上打捞落叶等垃圾,他每天还会将巡河情况记录在手机上,实时上报。新华社发

如今,河长巡河也用上了高科技。图为在湖州市德清县康乾街道金鹅山村牛尾巴港河道,村级河长在操作5G智能无人船巡河,实时监测水质,使河道长效管理更精细、更智慧。拍友 谢尚国 摄

  率先开展 “千万工程”

  北京时间2018年9月27日上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2018年“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称,这是“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2003年,我省启动“千万工程”,提出5年内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万个左右,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千万工程”深刻改变浙江农村,令环境脏乱差、发展滞后的众多村庄,变成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的绿色家园,惠及数千万农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上,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鲁家村村民裘丽琴发表获奖感言。新华社发

如今,浦江古村焕发新生机。记者 郎豫风 孙潇娜 刘方 杨朝波 摄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杭州小营巷,他察看了居民的卧室、厅堂、厨房、水缸后,称赞道:“你们这里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嘛!”毛主席细致入微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杭州市民“消灭四害、卫生防病”的积极性,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渐入高潮。2003年12月19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和视察杭州市小营巷卫生工作46周年纪念日前夕,一场“爱国卫生运动座谈会”在小营巷召开,会上率先提出“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的先进理念。走过小营巷,你可以见证新中国卫生健康的发展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小营巷居民对于卫生的关注,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1960年,杭州上城区小营巷居民正在打扫卫生(资料照片)。

  2023年10月2日,杭州小营巷飘扬着五星红旗。记者 林云龙 摄

  全国首个跨省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启动。补偿资金为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3亿元,用于补助上游黄山地区水环境治理投入,浙皖两地各出1亿元。以两省交界处水域的水质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下游浙江对安徽给予补偿;劣于基本标准的,由安徽对浙江给予补偿。此后,新安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2011年7月5日,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组织暑期科普夏令营队员来到新安江水库下游,开展水资源现状考察。拍友 宁文武 摄

  2024年8月25日,2024中国·建德17℃新安江“夏日冬泳”国际挑战赛在建德市新安江上开赛。记者 林云龙 曹坚 应陶 摄

  全国首个省域美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20年8月15日,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在安吉县余村召开。会上发布《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新起点是率先建成生态省,核心是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目标定位是建设“重要窗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战略任务是打造诗画浙江全域美丽大花园。

  2014年2月19日,德清县乾元镇全面打响治水战,打造美丽乾元“升级版”。拍友 姚海翔 摄

  如今,德清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带来的多维综合效应正在持续释放。德清县水利局供图

  绿色发展指数名列第一

  2018年4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通过计算省(区、市)尺度和城市尺度的绿色发展指数,对31个省(区、市)、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进行了评价。在省(区、市)尺度上,浙江、广东、江苏名列前三。在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底发布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中,京闽浙三省市位列前三名;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中,前三名的省份为浙粤苏,浙江是唯一在两项排名中都稳居前三的省份。

  《浙江日报》2018年4月27日相关报道。

  2024年7月9日,淳安县千岛湖镇坪山生态浮岛开启“夏种”,工作人员换种适合夏季生长的水生空心菜,增强上层水体的净化能力,提升千岛湖水质。拍友 汪建林 摄

  首个国家生态县

  2006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命名了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区、县)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安吉榜上有名,成为首个国家生态县。此外,安吉的章村、天荒坪等乡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使该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总数达到12个,占全部乡镇的80%。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验收组这样评价安吉:“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

  2001年春,安吉县生态旅游重点项目“竹乡农家乐”吸引了大批都市游客。通讯员 陈晓华 摄

  2024年8月14日,安吉县西苕溪水上旅游航线,游客乘坐游船欣赏两岸自然风光。拍友 潘学康 摄

  在全国率先出台 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办法

  为了保护和涵养钱塘江水源,从2005年1月开始,开化县里秧田村的7000多亩山林被列入省级生态公益林的林地。按规定,今后只要他们不再砍伐,保护好这片山林,每年每亩就可以得到8元钱的货币补偿。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成果的享用不再是“免费的午餐”,欠发达地区在承担更多保护生态责任时也能得到“收益”,这就是我省启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当年,我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把这种制度推而广之,涵盖所有生态环境建设领域,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文件。

  “钱江源头第一村”里秧田村旧景。通讯员 丰智慧 摄

  如今的钱江源园区。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杭州亚运会成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通过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即为“无废”。杭州亚运会制定了《“无废亚运”实施指南》,明确赛前、赛中和赛后重点“无废”措施,全面推动杭州亚运会期间固体废物能减尽减、办会物资可用尽用。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羊山攀岩中心经由一个废弃矿山改造而来,赛后这里变身青少年攀岩运动基地。拍友 赵炜 摄

  后亚运时代,萧山钱江世纪城亚运场馆通过“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承办大型专业运动会”的模式惠及市民。图为2024年1月,市民在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内开展篮球等运动。记者 魏志阳 摄

  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 友好乡镇试点项目

  2022年6月30日是第12个浙江生态日,当天,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为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项目授牌,这也是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龙观乡位于“浙东绿肺”四明山东麓,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6%,孕育了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宝库”。

  《浙江日报》2022年7月1日相关报道。

  2024年5月9日,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在海曙区龙观乡开展生物多样性探究活动(资料照片)。

  率先实现“绿色标尺” 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2021年,浙江省省级以及11个设区市和其所辖县(市、区)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全部发布,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三线一单”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省份。

  《浙江日报》2021年2月6日相关报道。

  近年来,我省通过海湾岸线治理、海堤生态整治、滨海湿地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营造等方式,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图为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黄礁岛俯瞰图。拍友 蒋友青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75年;生态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