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秋亚 摄
金秋时节,沿浦阳江上溯,稻田连绵起伏,在浦江县黄宅镇深处镶嵌着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这里,黄泥夯的墙、仿茅草屋顶与绿油油的草坪交相辉映,走入其中仿佛穿越万年。
10月22日,记者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看到,200多亩水稻迎来最后几亩糯米稻的收割。
记者 潘秋亚 摄
作为人类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上山遗址见证了古老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这里的水稻种植方式已发生巨变,全程机械化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茬茬稻穗不断被卷入机械,收割、脱粒、吐秆一气呵成,大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仅用8个小时就完成了200多亩水稻的收割。
共享联盟·浦江 张翔 摄
不久后,无人植保机还将播撒油菜籽,为这片土地再添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浦江县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机械共享,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记者 潘秋亚 摄
为了让人们充分了解水稻在中国的种植发展历程,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还打造了田间博物馆,种植了“三粒寸”、“浙场9号” 、“二九丰”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年代种植推广的几十种水稻品种,这也是全国首个稻作博物馆。
不远处,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各种施工设备嗡嗡作响,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预计2025年底完成陈列展示并开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水稻;遗址责任编辑:江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