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
“期待你们这次行动,书写出新时代的‘长江日记’。”“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策划报道正在进行,刚“从长江走来”的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在浙江衢州说出了自己的期待。
10月27日, “书香衢州 知书达礼”2024年全民读书周暨第16届衢州书展启动,“童心大地·有礼衢州”春风童书奖颁奖典礼也同步举行,在启动仪式现场的李敬泽说,他关注到了“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策划报道。
在此之前,李敬泽出席了武汉长江文学周,他在开幕式上的演讲《长江引领我们上升》也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了。来到衢州,谈及这一路的行走以及在潮新闻上读到的“长江之歌”相关报道,他说,长江是一条文化河流,在行走中追怀先人,注视长江周围的山水船舶和人民,感受文化的流淌,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沿江而行,追溯和展望中国文化
日前,由中宣部新闻局指导,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具体协调,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13省区市的省级媒体联动,浙江日报、潮新闻参与协办的“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活动正式启动。
潮新闻派出三支考察队,分别奔赴长江上中下游,在行走中书写长江文化密码。
在李敬泽的眼里,长江是一条自然的江河,同时也是一条文化的江河。
“也就是说,它是一条空间上的江,同时它也是一条时间上的江。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有无数的我们的诗人、我们的作家、我们的学者,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有无数的人为她赋予丰富意义。”
正因如此,李敬泽认为:“顺长江而下,或溯长江而上,顺着长江走,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次追溯和展望,是特别有意义、令人充满激情的一次行动。”
在武汉的演讲中,李敬泽谈到了南宋时,陆游从山阴(今天的绍兴)去夔州(今天的重庆),他沿长江而上,走了157天。而比陆游小一岁的范成大,几年后,从成都顺长江而下回他的家乡苏州,他走了122天。
“他们分别写了一本书,陆游写的是《入蜀记》,范成大写的是《吴船录》。这两本书被美国汉学家何瞻命名为‘江河日记’,实际上这是‘长江日记’,因为走的都是长江。”今天的沿江而行,不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但李敬泽觉得,“这样的精神,这样溯长江而上、或顺长江而下,这样去追怀先人的足迹,注视着长江周围的山水、船舶、人民,感受到我们伟大的文化从古至今,不仅是从西向东的江河的流淌,还有一个从古至今的流淌,我觉得这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为此,他对由潮新闻参与协办的长江之行非常期待,他期待这次行动,书写出新时代的“长江日记”。
图源极目新闻。
长江是种方法,人们由此认识世界
李敬泽强调的是“文学的长江性”。
他在武汉发表的演讲,也秉承这种观点。他说,中国大地上,有两条伟大的江河纵贯东西,那是黄河和长江,而中国作家的身体里和笔下,奔涌着江河的力量和精神。
“我们要深刻地领会我们文学的长江性,从古至今,长江不仅是地理构造,也是文化和精神构造,这条大江是我们文学的基本的根基和条件,由此出发,我们开始创造。”
在长江上,从“江之永也,不可方思”,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李敬泽说,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伟大的诗人和伟大的作家,是以长江为方法,在长江中认识时间和空间、历史和未来、此身和世界。
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就在李敬泽的行李箱里,他从武汉带到衢州。
而在陆游、范成大之前,有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李敬泽说,苏东坡在942年前的那个夜晚,由《后赤壁赋》记下了他所谛听的“江流有声”,它召唤着苏东坡忽然变成了一个无畏的攀登者——
“他甩下了同行者,他‘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鹤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苏东坡的身体真是好啊,那时刻他是曹操附体,他是李白附体,他是写出了《登高》这伟大诗篇的杜甫附体,他是孙悟空附体,他一口气就登上了长江边上的高峰,‘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长江在苏东坡的的身体里澎湃过,也将在今人的心胸澎湃,她将激荡起怎样的浪花,李敬泽正在期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