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图片由十二圩历史文化街区提供
1924年出版的一张世界地图上,没有扬州,没有仪征,却标注了一个两平方公里的小镇——“十二圩”。
这是当年的“江上盐都”,有“小上海”、“经济特区”之称。
十二圩。潮新闻记者 杨朝波 摄
“因为十二圩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点。在1873年开埠,此后的64年,这个两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成为了中国长江流域最大的盐运中心。”
当我们来到十二圩,给我们讲述这段盐运历史的,不是专职讲解,也不是文史专家,是个国企干部:江苏省仪征经济开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金小平。
当地人都说,讲十二圩历史,没人比他强。
金小平同时也是十二圩历史文化街区的负责人。他带着我们走访盐宗胶鬲祠、盐运文化展示馆、九巷十八街……果然,金小平对这个历史街区的角角落落都如数家珍。因为他几乎是一手把这个曾经的盐运中心辉煌的历史发掘出来,再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金小平(左1)介绍十二圩历史。潮新闻记者 杨朝波 摄
走到入江口的位置,金小平指着远处的滩涂说,“鼎盛的时候,这个地方常年堆囤的食盐达到了10亿斤,货量占了全国的1/3。”
看着那个并不算宽敞的入江口,很难想象百年前这五华里长的岸线曾建起30多个专用码头,集聚起2000多条江船驳船。
当年这2平方公里的小镇子,全盛时期竟然有20万人口。遍布着酒店、钱庄、木行、百货、典当等近500家商号,旅馆、浴室、大小饭店、各地会馆、会所应有尽有。
从金小平滔滔不绝讲述历史的热情中,我们能感受到属于十二圩人的骄傲。
当年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战就在仪征。当时位高权重的曾国藩考虑到如果把几万湘军全部带入京城,怕引起朝廷的误解,想就地找个法子解散安置他们。那时候,扬州原来的入江口盐运码头其实在瓜洲,但瓜洲的江岸经常发生坍塌,而十二圩十分稳定。
就这么这天时地利,把并不起眼的十二圩小镇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使得它迅速崛起为淮盐囤运的重镇。
金小平最后带我们走到那张1924年的世界地图前。紧挨着上海,标注着“十二圩”。
“我们十二圩,见证了中国盐业制度的新旧更替,也见证了中国水运交通的历史变迁。”金小平说。
江上盐都盐运文化展示馆。潮新闻记者 杨朝波 摄
江上盐都模型。潮新闻记者 杨朝波 摄
十二圩毗邻长江。潮新闻记者 杨朝波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