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多家首店正在遍地开张。
裕莲茶楼北京首店落地朝阳大悦城一层,开业当天销售额约15万元;Apple合肥万象城店在开业当天,上千人在门外排队;胖东来新乡大胖店所在街道早上6点就被排队顾客填满,工作人员提醒进入超市预计等待超4小时……
近年来,无论哪座城市、哪个品牌,似乎每个首次入驻某区域,都能得到热情迎接。
在这些热度居高不下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词——首店经济。
为什么这些首店能得到消费者的“另眼相待”?梳理发现,在各地首店纷纷涌现之下,呈现出三个“新”的关键词。
新鲜感——你有没有为一家店排过队?
“前方还有383杯”“下午点上,晚上喝到”……前段时间,作为奶茶界的排队王,广西爆火茶饮品牌“阿嫲手作”在杭州万象城开出浙江首店,刮起一股新的“杭儿风”。
“阿嫲手作”线下门店排队情况 张文利 摄
“太难买了,简直堪比春运抢票。”为了喝上一杯“阿嬷手作”的奶茶,小林提前定好了上午9点55分的闹钟。3、2、1……10点刚到,没等刷新的几秒功夫,显示“前方制作”的红色进度条便涨停了。
直到第三轮,终于蹲到“可点单”的字样提示。两个小时后,小林把“战利品”取了回来,仔细摆拍,心满意足地发了条朋友圈。
小林发表朋友圈界面 受访者供图
在采访过程中,与小林一样喜欢尝试新事物的顾客不在少数。“早听说”“凑热闹”“想试试”等高频词的出现,揭示了消费心理——追“新”。
物以稀为贵,店以新为奇。“首店往往贴着‘网红’‘唯一’‘潮流’标签,可谓自带流量,吸引大量的‘头回客’消费。”在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金碧华看来,首店在话题流量上占据绝对优势,通过“打个卡,秀一秀,聊一聊”的方式来表达自身个性和建立社交联系,俘获消费者芳心。
这种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以及对多元化和品质化的追求,为首店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如果把商业零售比作娱乐圈,那么首店就是“顶流”。几乎每次有新的品牌首店入驻,都会掀起一波排队热潮,尤其是已经在其他城市知名度高的网红店,入驻各大核心商圈的时候,总能吸引大批“流量”。
连日来,记者接连走访,对杭州“首店地图”进行了一轮盘点。
据不完全统计,仅以杭州为例,近三年引进各类首店有700余家。从首店落脚点来看,热门商圈仍是品牌首店选址的主流,湖滨商圈始终强劲势头,长期霸榜杭州首店数量排行榜,随后是万象城、来福士、嘉里中心等高端商场;从业态分类来看,从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到充满创意的小众潮牌,从网红美食到高端健身工作室,首店的类型日益丰富多样。
像“阿嫲手作”这种首店开业盛况,已经成为许多品牌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国,凭着“首”字带来的时尚、新潮之意,首店正在全面开花。
新场景——频添“花样”激发潮流新主张
“全球首发”“内地首家”“火爆北上广的xx来xx啦”……在城市玩出花儿的“首店风”愈演愈烈。那么,什么样的首店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会整活”算是一个重要因素。
走近宁波K11万象城内的城市首家茑屋书店,宛如进入一艘“大陆版船坞”,脚下踩着的是船舱上的木甲板,触碰到的是集装箱的凹凸感,巧妙融合了甬城这座港湾城市的“本地味”和“国际范”。
宁波茑屋书店内景 受访者供图
“好像什么都卖”。初次过来的消费者方先生在逛完一圈后,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其实,“什么都卖”的书店有着自己的商业逻辑。比如喜欢鸟山明的动漫作品,可以在旁边买到周边产品;想要尝试书中的家居风格,也可以买到同款“高颜值”杂货;想要慢下来休息片刻,还可以点一杯跨界咖啡细细品味……在这里,不单单是一个书店,更是一个多元业态的“生活方式提案场所”。
“这里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会把一些文化概念或生活理念带进消费者的生活。”店长武鹏介绍道。
纵观各地,这样“界限模糊”的首店业态不胜枚举,正在不同的城市陆续上演。
比如,郑州爱马仕的全省首店,店面整体采用传统四合院进式风格布局,融合了河南传统文化元素;
上海nike体验首店设计了“拼配实验室”,在店内可以完成对自己的运动服饰的二次装饰创作,体验感满满;
深圳花厨island首家概念店既是鲜花餐厅,也包含诗歌剧场、灯塔书房、自然之家、花厨花店、花艺课堂、私享空间等不同板块……
纷至沓来的“首店+”新玩法,统统指向一个关键词——创新。品牌们逐渐意识到,吸引“头回客”只是第一步,锁住“回头客”才是关键。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单一的首店引进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金碧华进一步解释,首店的意义,远非只有“排长龙”这么简单,如今供过于求,只有更加让人耳目一新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创造需求,刺激消费。
新合力——首店+商圈打造消费聚集地
随着浪潮翻涌,消费环境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跟着义乌本地“探店达人”小优来一场“首店 walk”,或许能找到答案。
“先去Orange season买一套逛街‘战袍’,然后直奔泡泡玛特,入手两个草莓熊奇妙约会系列盲盒,晚上再和姐妹去达美乐吃一顿豪华尊享披萨,顺便拍点美美照片。”循着小优的打卡路线,不难发现,这些门店都有一个共同的大本营——绣湖商圈。
环视绣湖商圈,除了去年新开业的义乌天地,还聚集着义乌银泰、义乌之心、绿地朝阳门等多个商业综合体,打造出专属于义乌的“首店版图”。
义乌绣湖商圈俯拍 图据浙江商务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目标客群,不只是本地市民,更希望与其他商场协同发力、美美与共,合力把义乌打造成浙中西部一站式消费目的地。”义乌天地商业负责人谢锦认为,高层次、高能级的“首店矩阵”让更多目光聚焦义乌。
在提质升档下,效果如何?首店经济的成绩单上,义乌给出的答案令人眼前一亮:近3年来,义乌已引进超200家品牌首店。去年中旬,义乌天地开业第一天就涌入18万人次,很多商家都直呼“接不住”,实力演绎“开业即爆火”。
向好的消费数据,证明首店经济正成为商圈新的“流量密码”。而首店不仅是品牌的“福利”,也是城市发展的“福音”。
事实上,上海被称作“首店经济”的发源地,2018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首店经济的概念,并把发展“首店经济”视为“上海购物”品牌的一张名片。与此同时,记者整理发现,近年来,深圳、成都、杭州、南京、苏州等多个城市亦纷纷出台政策,不断给首发经济“加码”。
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扶持政策一拨接一拨;从大城市到小县城,纷纷跑马圈地争相布局。除了出台鼓励发展的措施引导,更是送上实打实的“入驻金融礼包”,为当地首店经济持续助力。
“如今,首店成为一种风向标。它不仅仅是网红经济,也体现了品牌对该区域的认可,成为衡量城市商业活力的新指标。”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消费流通研究中心主任张希明认为,首店经济正成为各地打造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商业魅力的重要王牌。
采访过程中,受访者们普遍认为,首店经济还将持久延续火热势头。向“首”而行,提“新”而兴,我们期待,持续上新的首店继续带来新惊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