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世界超市”化身巨大的直播间——

义乌“走播”,走出了啥?

字体:
—2025—
02/18
07:45:14
2025-02-18 07:45:1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潮声丨执笔 王逸群 何贤君

  浙江在线2月18日讯(记者 王逸群 何贤君)“世界的义乌”正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变化。

  眼下,随着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改革的启动,当地正在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等,不断推进“买全球、卖全球”的升级。

  宏大的改革叙事,也在个体之中显现。如今,“走播”正在义乌兴起,主播们穿梭在国际商贸城之中,用一件件小商品开拓着大市场。

  新渠道

  和“走播”合作,就像开了新店

  “这是一个头饰,有两种颜色,紫色很别致,黄色可以衬托肤色白……”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三楼一家饰品店内,女主播武之之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梭。

  去年6月从杭州离职后,武之之回到家乡义乌开始“走播”,主要销售饰品、玩偶、手办等小商品。

  每天,她的直播时间持续约6小时。有时,她选择一个店串场直播,更多的时候,她在市场里边逛店边直播。从拿货的价格中收取少部分加价,扣除平台抽成和每件2元的运费,就是她的盈利部分。

  看着每天账户入账的1000多元业绩,武之之笑着说,还不错。

义乌国际商贸城内,“走播”主播正在直播。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像武之之这样做“走播”的主播,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已有上千人。尤其在批发零售潮玩、爆款饰品的区域,许多“走播”主播正孜孜不倦探寻下一个爆品。

  “走播”是一种结合移动直播与实时场景展示的电商销售模式。“走播”的主播与商家间往往没有雇佣关系。主播根据消费者的喜爱,通过边走边播的方式,动态呈现商品。与传统的固定场景直播电商相比,“走播”灵活度更高,更注重现场感和即时互动,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其实,从全国范围来说,市场里的“走播”并不新奇。早在2019年,广东、云南等地的集市、贸易市场,就纷纷开始涌现“走播”。近年,“走播”大军涌入义乌。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批发的中心,拥有丰富的商品资源和低廉的物流成本。活跃的“走播”主播们有了广阔的选品空间,也为商家带来了销量。

  “这种创新形式给人带来了足够的新鲜感。”在义乌市直播电商协会会长陈文军看来,买卖双方可以实现零距离接触,且场景千变万化。

  据义乌市市场发展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开展网红直播带货88.3万场,同比增长29.28%,完成零售额597.51亿元,同比增长21.74%。

  福多拉饰佳创始人孙灵娟感受到明显的变化。眼下,来义乌“淘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每天她的店铺接待安排的“走播”就有三到四场。几个小时的直播,最高峰时订单可达几千单,纪录还在不断刷新。“和这么多主播合作,也相当于自己也开了这么多家新店。”

  “走播”,已然成了义乌市场里现象级的销售新模式。

  新理念

  从视作搅局者,到敞开门欢迎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可以看到不少新变化:一些商铺内,“欢迎直播合作”几个大字挂在醒目位置;还有一些商户为了招揽主播,专门制作了印有“欢迎直播合作”的手袋、玩偶。

  这样的现象,在曾经的义乌很难见到。

  由于“走播”主播拿货量少、偏向于零售,过去在一些商家看来,他们更像是市场的搅局者。

  “‘走播’主播不需要任何成本,也没有库存的风险,今天拍这家,明天拍那家,每件加价几元到几十元,对商家来说短期收益是有的,但是长期来看,他们会把市场的氛围弄得乱糟糟的。”一位店家表示。

  近年来,电商平台崛起,给义乌带来挑战。当消费者可以直接与生产厂家或者供应商联系,传统市场面临着产品结构和传统经营渠道带来的限制。

  与此同时,在外贸走低的情况下,看似量小的“走播”,成为了必要的补充。

  “走播”的出现,让一些商家开始主动拥抱变化——敞开大门,欢迎零售。

  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的“也生手作”店铺,原本主营外贸生意,以传统线下批量走货为主。当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除一些传统的批发定制业务外,“也生手作”也在通过平台进行广告展示,吸引和培育一些新客户。“走播”的出现,让“也生手作”加速转型。从拒绝零售,到主动寻求合作、开始“一件批发”,“也生手作”不断转型业务模式。今年,“也生手作”负责人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大婷婷”。

“走播”直播间界面。 通讯员 何晓峰 摄

  “我们开发的国潮产品中,有好几款一下子就成了直播间的‘福利品’,经常爆单。”“大婷婷”说,目前固定合作的“走播”主播有十几位,单个主播一天的销售量最多有2000多单。“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业务增量。”

  “走播”正成为商户和消费者之间重要的纽带。不少商户推出了花样繁多的“走播”主播扶持计划,如降低批发数量门槛、代发货品、商品解说培训等。一些商家甚至在公司的生产基地内,专门增设了选品柜台和十余个主播房间,可供主播免费使用。

  义乌市政府也打出“组合拳”,出台《义乌市关于加快直播电商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百场万店、百场万企、百场万人行动……“直播+”的边界被无限拓展,也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经济业态上有了更多的发力点。

  “我们对‘走播’主播的粉丝数量等都没有要求,只要你想来店里直播,我们都欢迎。而且我们还会在合作条件上给很多优惠,通过扶持更多主播,带动销售的同时提升品牌价值。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义乌‘走播’。”“大婷婷”说。

  新模式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流量生意

  6年前,“早儿饰品”负责人毛旭霞从父母手中接手饰品生意。刚接手生意的她凭着商业敏感性,迅速推出一款小雏菊饰品,这款饰品很快就在国内电商平台上成为爆款。

  然而,力不从心的感觉,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开网店容易,但如何运营好很难。尤其这两年直播电商火热,她觉得在这个越来越专业的赛道里,还是要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找主播、谈分成,“早儿饰品”目前固定合作的“走播”主播已有几十位,他们创造了店铺70%的销售额。

  “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等,归根结底还是流量生意。而这些专业的领域,自然需要专业的人。

  “小驴 Louis”是一家跨境电商工作室的负责人。扎根义乌的她既是“走播”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她的客户里有不少海外客户,希望工作室帮忙在义乌找货。

  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新型的流量获取转化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有能力获得流量,同时每一个人也是销售员,改变了原来许多传统销售的环节。

  “比如海外客户以前要亲自飞到中国选品,成本高、周期长。”“小驴 Louis”说,而现在,通过她在TikTok、TEMU等平台上开设的账号,外国客商直接联系他们帮忙选品。“走播”直接带动了厂家和店家的跨境销售。

  厂家回归线下,做好生产和设计;专业的线上运营则交给专业的“走播”主播。眼下,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这样的“中间人”实现。

  当然,改变的不只是销售模式,还有义乌这座城市。随着“走播”的出现,义乌不仅仅在做小商品的生意,还推动了文旅市场发展。消费者想来一探究竟;许多有发展兼职、副业想法的“打工人”也想来义乌考察小生意。

  例如,去年开始,“小驴 Louis”的工作室还衍生了游学板块,半年就接待了超过400人。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传统市场逐渐细分。当下面对新需求、新变化,企业必须调整增长方式。而以“走播”为代表的销售形式,正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新模式,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还优化供给侧改革,打造新的增长点。

  “未来新赛道、新产品、新渠道仍将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陈文军表示,随着线上线下融合提速,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将继续不断涌现。“这有助于义乌小商品更好地走向全世界,把‘世界超市’的品牌擦得更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义乌;走播;潮声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