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高畈社区,提起陈伟,不少社区居民会竖起大拇指:“拿着笔记本到处转,有事情找他准没错。”陈伟是江南公安分局江南派出所民警,谈及工作心得,陈伟呵呵一笑:“靠的就是一双铁脚板、一副热心肠、一支烂笔头嘛。”
揣着笔记本“扫街入户”
2021年,陈伟从金东区森林警察大队转岗到江南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当时,高畈社区情况复杂,人员流动频繁。”陈伟坦言,刚接触社区工作,有些摸不着头脑。
“刚来时,我就到处走,一步步打开工作局面。”陈伟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揣上笔记本“扫街入户”,遇到群众诉说难事,他一笔一笔记下来,从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到办理户口、招工入学,在家长里短中逐渐掌握社情民意。
不久前,陈伟在社区巡逻时,某房东随口一句闲聊,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即在笔记本上写下:“某栋,夫妻俩多日矛盾,需上门调解。”次日一早,陈伟便上门了解情况,并几度回访调查,还叮嘱房东一有状况就立即通知他。经过耐心劝解,夫妻双方打开心结。
“如果不能主动靠前,不去了解社情民意,‘小事’可能会变成‘大事’。”在他的30多本笔记本里,这样的“小事”有很多:老张家的水管破了引发邻里纠纷、小李家孩子有厌学和叛逆表现需要加强引导……陈伟总是耐心倾听,认真做笔记,把群众大小事写在本子上、记在脑海里。
这些年,陈伟带领辅警组成治安巡防小队,每天晚间至次日凌晨,按照事先划分的巡区步巡,努力做到出警“再快一秒”。
笔记本里藏着“平安密码”
8:30进行安防知识宣讲;9:00同社区探讨集资房事宜;14:15走访辖区老同志;15:22对某商铺进行警情回访……这是陈伟笔记本里记录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桩桩件件都藏着社区“平安密码”。
记者采访时,陈伟正准备前往社区,处理一起居家隐患。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写着:“王大爷近日脾气暴躁,存在潜在风险,需要定期回访。”此前,陈伟在辖区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王大爷最近总在外游荡,生活好似难以自理,存在居家安全隐患。陈伟通过“警社共治”机制联动高畈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将王大爷送往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脑神经异常。事后,王大爷的儿子说:“多亏了陈警官,不然我爸真不知会发生什么意外。”
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陈伟联合社区居委会,建立24小时帮扶机制,为老人们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同时,陈伟还结合辖区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组建起“1+1+N”反诈宣讲团(即1名辅警+1名社区工作人员+多名志愿者),上门宣讲保健品诈骗、养老金诈骗等诈骗类型,增强群众反诈意识。
有时候,陈伟还会把自己的工作心得记在笔记本上。不久前,辖区孙师傅反映租客欠租迟迟不肯付款,敲门也不回应,半夜还发出怪叫。陈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查看,发现该租客交谈时语无伦次,最终通过多种方式联系上租客母亲,得知其患有精神疾病,之后联系租客亲属将其接回了家。
事后,陈伟在笔记本上写下:“今后,我们要加大对辖区内重点人员的排查管控力度,真正做到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不脱管,最大限度降低社会风险隐患。”在陈伟的笔记本里,即将要做的工作、已经做了的工作,每一项都一目了然。他还会将笔记本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归类,并召集辅警、社区网格员、居民代表到警务室开小会,商议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这些年,陈伟积极与社区协调对接,组建群防群治团队,吸收了党员、网格员、居民代表等65人。陈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手记下一笔,才能时刻提醒自己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完,有始有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