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三月,茶界便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狂欢季”,各大名茶产区纷纷亮出“看家本领”,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春茶大战”。
在春茶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为何西湖龙井总能独占鳌头?在茶山,“喊山祭茶”让文化传承有了新表达;在茶园,AI技术为茶叶品质上了保险;在直播间,年轻消费者对“头口鲜”热烈追捧……回望2025年春茶季,西湖龙井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为中国传统名茶书写了一组全新的“出圈密码”。
喊山祭茶:
唤醒春之祈盼
惊蛰日,一声声“茶,发芽!” 回荡在晨雾缭绕的茶山间。这场在春茶开采前举行的古老仪式,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茶芽,更唤醒了人们心底对春茶的期盼。
位于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翁家山村,是杭州主城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地处龙井茶产区“狮、龙、云、虎、梅”的“狮、龙”中心地带,全村 1040 亩龙井茶园分布于云雾氤氲的山坡。连续4年惊蛰节气,村里的茶农们都身着传统服饰在山腰上“喊山祭茶”,一句句呼喊,拉开了春茶的季序幕。
“以前喊山,就是盼着茶叶长得好,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活动搞得这么热闹,可以让更多的市民游客了解咱们翁家山村的好茶和老传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村民老周兴奋地说。
村民们喊山祭茶
“我们村民世代从事茶叶生产,‘喊山祭茶’的习俗也就传承了下来。今年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还有了一些创新,希望市民游客多来茶山逛逛。”翁家山村党总支书记孙斌介绍,今年春茶季,村里有一系列充满创意的活动,比如AI茶园造像馆、非遗茶点展示、户外山顶瑜伽、音乐会、亲子研学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一起来翁家山踏青品茶。
如今的“喊山”已不仅是农事祈福,更演变为融合“宋人四雅”的文化展演。从围炉煮茶到松涛听琴,从腰鼓开道到红巾登山,传统仪式被赋予全新的表达形式。社交平台上,#西湖龙井喊山祭茶#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万次,古老的农事活动正以“国潮”姿态征服年轻群体。当晨雾中的呼喊声与短视频平台的点赞声交织,传统农事仪式完成了从 “祈福” 到 “文化叙事” 的华丽转身。
科技赋能:
守护春之品质
春日的杭州茶山,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正在上演。在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层层梯田上,65岁的茶农章师傅轻快地穿梭于茶树间,他身上的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正随着步伐发出规律的机械声。“现在上山就像散步一样轻松。”他笑着说。不远处,一架无人机正悬停在山腰,将刚采摘的鲜叶稳稳运往山下——这一幕充满科技感的画面,正是龙井茶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茶农使用外骨骼设备 受访者供图
这套外骨骼设备通过智能感应系统,能精准识别茶农的步态特征,为每个登山动作提供恰到好处的助力;运输无人机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难题,其120斤的载重能力更将茶农的劳作效率提升了数倍。西湖街道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0 个采茶工借助科技设备每天可节省 50 个工时,能多采不少鲜叶。”
更令人瞩目的是AI采茶机器人的应用。这台装备了深度学习系统的“钢铁茶农”,能在一秒内完成“识别、采摘、收纳”的全套动作。仿人手采摘,浙江理工大学研发团队通过采集龙井茶43号、群体种等品种的海量图像数据,让机器掌握了资深茶农的“火眼金睛”。“我们在算法中加入了注意力机制,就像给机器人‘灌输’了茶农的经验。”项目负责人周宇杰博士解释道,经过不断的升级迭代,现在机器人的采摘准确度,已经相当于一个成熟采茶工。
采茶机器人 周旭辉 摄
当清晨的薄雾笼罩茶山,传统与未来在此刻交融。老茶农们或许不曾想到,他们世代传承的技艺,正通过芯片与算法获得新生。正如章师傅所言:“科技不是要取代我们,而是让我们能把这片叶子采得更好、传得更远。”
“云端革新”:
发出春之邀约
在互联网时代,西湖龙井的营销战场从茶山延伸到了 “云端”。今年春茶季,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精准把握流量密码,邀请知名主播、文化名人参与春茶季活动,通过 “直播 + 文化” 的融合模式,实现品牌破圈。
3月31日的龙坞茶镇,一场打破时空界限的“云上茶会”正通过电波传向四方。董宇辉与茶农们的身影穿梭在翠绿茶垄间,这场别开生面的直播以1400万的实时热度,将西湖龙井的春之韵味送进了千家万户。直播间里,“明前茶”不再只是江南人的专属,天南地北的茶客通过屏幕共享着这场春茶盛宴。
“采茶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何家村书记徐国良一边示范标准的采摘手法,一边向镜头外的观众解释, “拇指和食指捏住茶芽基部,轻轻一提,不能用指甲掐,否则会影响茶汤滋味。”当董宇辉尝试采下的第一捧嫩芽被专业评审时,弹幕里瞬间涌现出各地网友分享的采茶见闻。这种即时的互动体验,让千里之外的茶友仿佛置身茶园,亲身感受着春茶季的忙碌与喜悦。
董宇辉走进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
炒茶环节更是将直播推向高潮。国家一级炒茶师赵忠平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200℃的铁锅中翻飞,升腾的茶香似乎穿透屏幕。“炒制时的‘手触锅即起’是关键,温度差一℃,味道差十分。”老师傅的这句话,让直播间里的年轻观众第一次理解了“匠人精神”的具体含义。许多北方网友留言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亲眼目睹龙井茶的制作全过程。
这场直播最珍贵的收获,是打破了地域与认知的双重界限。通过实时互动,天南海北的茶友不仅了解了“明前茶”的珍贵,更建立起与西湖龙井的情感联结。数据显示,直播后西湖龙井在北方市场的搜索量激增,这正是数字化营销为传统茶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当春茶的芬芳借由网络飘向远方,西湖龙井的品牌故事也书写出了崭新的篇章。
站在龙井村的茶山上远眺,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完美交融。西湖龙井的破圈之路印证:千年茶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守旧,而是在坚守核心技艺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意激活传统符号,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以数字传播打破地域界限。当古老的茶树叶遇上新时代的 “科技芯”,当农事习俗转化为体验式消费,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绿叶,正舒展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