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接受红外治疗。资料图
“哎呀,徐医生,我昨晚还是没睡好,一整晚都睡不着。你赶紧给我多吃点药吧!”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老年科九病区住院患者王奶奶焦急地找到主管医生徐佩茹,提出要多吃药。
王奶奶真没睡好吗?她真的需要多吃助眠药吗?
很多人常说自己没睡好,是真的没睡好吗?记者专门采访了该院的多位医生。
每晚睡得“香喷喷”
她却坚称整晚没睡好
王奶奶今年65岁,近日由门诊收治入院。
门诊中,王奶奶既无助又焦急。她说已经忍受多年的失眠了,实在太痛苦。严重的时候,几乎一整晚都没睡着过。第二天自然无精打采,头晕、乏力,全身都不舒服。5年前,她吃上了各种安眠药。可是,2024年以来,药越吃越多,助眠的效果却越来越差。王奶奶觉得经常一晚上都没怎么睡着过。长此以往,这可如何是好。王奶奶心急如焚,要求女儿带自己来康宁医院就诊。
女儿在门诊中无意中提到一个信息。她说,母亲常抱怨晚上失眠,白天精神不好。但是,她有几次在娘家睡,都无意中观察到母亲好像“睡得挺香”。
医生特别留意到王奶奶女儿的这一“旁观者发言”。
入院的第二天一早,王奶奶果然向医生抱怨自己“没睡好”。
实际上,那一晚,病区护士每隔一小时查房,并用水笔在王奶奶手臂上画圆圈做记号。每次,她都没有发觉。陪护的护工阿姨也向医生反映:“王奶奶睡得很好,我几次醒来,都听到她打呼噜的声音。”
王奶奶疑惑又委屈:“好奇怪啊,我明明觉得自己没睡,怎么都说我睡了呢?”
……
随后,医生安排王奶奶接受了多导睡眠监测,这也是睡眠监测的“金标准”。该监测和脑电图等一系列检查都表明,王奶奶的睡眠时长、睡眠周期等数据都没问题。
那么王奶奶的失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最后,王奶奶被确诊为“主观性失眠”。
主观性失眠并不少见
不一定都要睡够8小时
主观性失眠,也被称为睡眠状态感知不良、矛盾性失眠、假性失眠或睡眠疑病症。具体指患者主观存在严重的失眠体验,但缺乏睡眠不足的客观证据,实际日间功能受损状况与患者所描述的并不相符。
该病在临床上和日常中并不少见。一些研究调查表明,该病的患病率为9.2%-50%。
为什么会发生主观性失眠呢?
徐佩茹介绍,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将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精神活动错误地判断为是处于觉醒状态时出现的感觉,从而对睡眠状态的感知不良。错误的睡眠信念导致脑电微觉醒增加,使睡眠片段化,将清醒和睡眠的界限模糊化,进而给患者造成一种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的错觉。
徐佩茹指出,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无法准确估计睡眠时间,而主观性地认为自己睡眠不足。
8小时睡眠的观念深入人心。徐佩茹表示,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是不同的,不能生搬硬套地把某一个固定的失眠时长作为判断自己失眠的标准。
比如,老年人睡眠时间减少,深度变浅,觉醒次数增加,觉醒时间提前等都是正常的。如果把正常范围内,或者某一段特殊时期(比如睡眠环境的变化)或某些干扰因素放大,容易造成对失眠的恐惧心理,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甚至极有可能造成真正的失眠。
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
5个指标您可以自我对照
如果事实上睡眠质量不错,只是主观上认为失眠,是不是不需要特别干预呢?
徐佩茹特别提醒,要重视主观性失眠这一情况。这类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继发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如果像王奶奶一样擅自不恰当地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还可能进一步导致药物依赖。
也有专家认为,主观性失眠以及对失眠存在过度的担忧可能是真性失眠的一种过渡形式。因此,治疗主观性失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医生指出,心理应激因素中的焦虑和抑郁是患者夸大主观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
符合什么样的指征可能是患上了主观性失眠?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诊呢?
医生介绍了5项指标:患者有失眠的主诉;患者睡眠持续时间和质量均正常;多导睡眠监测证实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持续时间均正常,且MSLT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在10分钟以上;不能用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来解释;临床表现不符合其他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如果有市民朋友正好符合前两项,各项检查也都正常,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那就要当心可能患上了主观性失眠,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正规诊疗。
不是装病,不是夸大
是疾病
可能有人好奇,主观性失眠的患者是不是在装病,或是夸大痛苦感?
对此,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九病区主任邱聪龙指出,这类患者绝不是在撒谎或者故意夸大痛苦感,他们的痛苦体验绝不比其他睡眠障碍患者少。作为亲朋,大家对这类患者应该予以最大的理解与关怀。
由于主观性失眠很容易共病焦虑抑郁或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疾病,所以市民朋友应该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诊断,然后进行治疗,切记不要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这类患者的治疗怎么进行呢?
以王奶奶为例,医生首先针对她的负面心理因素进行纠正。和很多此类患者一样,王奶奶总是将失眠的后果灾难化,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强烈的焦虑情绪反过来进一步导致睡眠问题。医生通过认知心理治疗,改变她对睡眠的认知,从而改变行为。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放松治疗、记录睡眠日志等行为治疗也在日常综合开展。
其次,医生调整了王奶奶日常在服用的镇静催眠药物,适当地结合抗抑郁剂等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经过半个月的治疗,王奶奶的身心状态都有了明显改善。她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表示满意。
徐佩茹提醒,市民朋友如果有失眠困扰,自我调整后无法改善,应尽早接受评估和诊疗,避免症状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