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和全国妇联近日公布了第二批“美丽工坊”名单,浙江共有4家上榜,分别是福援植悟(杭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湖州市练市善琏秦峰湖笔厂、浙江美通香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丽工坊”是由中国残联、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层层培育、推荐和选拔,推出百家“美丽工坊”,通过手工艺制作、非遗传承、文创开发等方式,辐射带动1万名以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
以笔为媒,助残共富
13岁时,范玲英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因为祖上四代都以制笔为业,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开始学习湖笔制作技艺,用6年学会了择笔、结头、原料筛选等工序。一路走来,她从学徒成长为厂长,2008年起担任秦峰湖笔厂厂长。
她带领团队不断改进工艺,提升品质。秦峰湖笔厂产品涵盖羊毫、狼毫、兔毫等四大类三百多个品种,2023年营业额达160余万元,产量在当地同行业中名列前茅。2024年,由范玲英制作的两套湖笔还在“美丽工坊· 绽放巴黎”中国残疾妇女文创作品展上展出。
范玲英深知残疾女性就业的艰难:“自己是残疾人,我打心底里想帮助她们。”她将工厂打造成“美丽工坊”示范点,为残疾女性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截至目前,秦峰湖笔厂通过与成人教育学校、湖州市康复学校合作,组织开展湖笔制作、电子商务等就业技能培训30余次,培训残疾人600余人,其中残疾妇女430余人。
秦峰湖笔厂结合湖笔制作传统工序特点,为残疾妇女“量体裁衣”,设置了择笔、水盆、接头等多个就业岗位。对于行动不便者,范玲英甚至将原料送至她们家中,方便她们居家参与生产。秦峰湖笔厂安置残疾女性23人,带动居家灵活就业妇女60余人,真正帮助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的秦峰湖笔厂,不仅专注于传统的湖笔制作,还积极探索产销新模式,拓展产品线,开发陶罐、香盒等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厂里还为其他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残疾妇女免费提供销售平台,帮助更多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巧手搭建沟通桥梁
2010年,重度听力障碍者毛董莱与手语志愿者、爱好者一起,成立了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志愿服务队。经过10多年的坚持和发展,团队人数增加到了100多人,并于2021年正式注册为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手语中心”),开启了专业化服务的新篇章。
手语中心以手语翻译、培训等服务为核心,为听障人士提供常态化的无障碍公共服务,从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的手语伴演,到为听障人士提供远程实时手语翻译服务,覆盖生活、医疗、教育等多个场景。2024年,手语中心获评杭州市5A级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助残领域的标杆之一。
手语中心不仅打破沟通壁垒,还通过“手艺超人”等项目,为残疾妇女开辟就业增收新路径。中心邀请国内知名手工艺大师,为残障人士提供系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还传授市场经营之道。“手艺超人”项目,已累计为80多位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和创业支持,其中残疾妇女60多位。
目前,“手语姐姐”咖啡店、烘焙店和花房成功扶持了6位残障伙伴开设实体店铺,其中5位是残疾妇女,月收入最高的达到8000元。最近,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新店铺即将开业,6位残障伙伴将走上就业岗位。
手语中心的手工艺品涵盖钩针编织、软陶饰品、非遗手工配饰等领域,还定制出蓝牙耳机包、动漫人物饰品、花丝镶嵌配饰等个性化作品。如今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东站、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听障手艺人已累计出摊300多个日夜,售出8000余件手工产品,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突破25万元。
充满芳香的助残共富路
美通香薰的创始人徐力,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深耕香氛行业。早在1995年,许多国人不知“香薰”为何物时,她就创立了美通香薰,以香薰蜡烛切入国际市场。历经30年发展,美通香薰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球香薰头部企业之一,产品涵盖香薰蜡烛、电子香薰机、无火香薰等。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象征“金桂飘香”的桂花香气,正是美通香薰的匠心之作。
以香薰产业为纽带,美通香薰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基因,自2003年起,公司累计吸纳18名残疾员工,其中女性占四成。美通香薰通过定制化培训、模块化岗位设计以及“居家+工坊”灵活就业模式,助力残疾妇女掌握香薰蜡烛制作、精油调配、产品包装等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融入。听障设计师许可主导的亚残运会伴手礼“馨香飞飞”亮相巴黎中法文化年活动,通过感应式喷香机与孤独症儿童画作结合,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温度。
这些年来,美通香薰“美丽工坊”项目不仅致力于改善残疾妇女的就业情况,更注重她们的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定期开展户外拓展等团建活动,帮助残疾妇女获得职业成功,实现个人成长。未来,美通香薰将继续以芬芳为笔,绘就芳香的助残共富之路。
以文创为炬,照亮希望之路
福援植悟(杭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是杭州市西湖区首家专注运营残疾人就业门店、落实专项就业支持的服务公司。
福援植悟以文新街道残疾人之家为基地,以社会融合、就业服务、慈善公益为核心,运营“福援启智”公益善集、福咖坊等实体门店,以“非遗手工、地方特色、福咖饮品、文创办公作品”等文创产品为纽带,将政府资源、社会组织与商业模式融合,形成“1+N”社会助残体系。据了解,福援植悟每年开展助残服务超千次,年培训残疾妇女500人次,带动居家灵活就业残疾妇女20余人。
福援植悟联合紫荆花学校、民建西湖基层委,开设“蜗牛之翼”烘焙孵化基地,为21名心智障碍青年提供烘焙、收银、直播等技能培训;打造110平方米的“共富工坊”,提供横幅制作、酒店餐具清洗等多类别工种,助力残疾人多渠道灵活就业,定向支持就业20多人。近年来,依托“26°城市公益”“文yi小蜗牛”两大品牌,福援植悟还积极拓展心理疗愈、艺术课程等公益服务,以“一杯暖茶”“一堂好课”等“六个一”行动,推动助残服务从技能培训向心灵关怀延伸。
(图片由省残联教就部提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