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3年累计建设5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辐射带动3000个以上周边村

组团兴村奔共富,浙江有了操作指引

字体:
—2025—
04/26
07:04:05
2025-04-26 07:04:0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裘云峰

  浙江在线4月26日讯(记者 祝梅 通讯员 裘云峰)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是重要抓手。4月22日,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浙江首次针对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出台指导文件。

  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浙江多地已有实践,部分模式还被写入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此时出台的《意见》有何关切,将为片区组团发展带来哪些新气象?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就文件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记者: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在浙江不是新鲜事,今年谋划出台《意见》出于何种考虑?

  答:锚定缩小“三大差距”这一主攻方向,浙江正推动城乡实现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围绕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浙江正形成以《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即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为核心,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中心镇培育、重点村片区组团、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等文件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

  《意见》是专项政策中的一项,落点在村,要以重点村为重要节点,联结周边若干个地理区域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特色相似的村,推进“重点村+周边村”组团联动发展,破解村庄建设发展不平衡难题。

  更通俗来说,《意见》侧重“兴村”“融合”两大重点,要为加快片区组团融合发展“添把柴”。从目前浙江各地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实际来看,村与村之间融合度不高、产业链黏合度不牢,或者形态上集聚了、发展优势却不显著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意见》总结其中经验和不足,厘清了一些关键问题,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制度配套。

  这也是浙江首次针对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工作拿出“顶层设计”。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里提出总结推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大余村研文旅协同发展、大李祖共富联盟抱团发展、大塔后多产业联动发展等模式,根据文件精神,《意见》将为浙江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快建设诗画浙江和美乡村、推动片区发展规范化提供指引。

  记者:接下去,浙江将如何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工作?

  答:4月14日,我们已发布2025年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名单,这110个村呈现出党建引领有优势、乡村发展有潜力、辐射带动有基础等特点,可辐射带动700余个周边村。

  在重点村的遴选上,我们根据党建引领、经济发展、设施服务、治理能力、辐射带动等五方面12个子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估,由省农业农村厅协同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合评审。

  以重点村为支点,《意见》提出7个方面共15项重点任务,将推进多村组织共建、规划共绘、产业共富、运营共赢、设施共通、环境共美、服务共享等七个“共”。我们的目标,是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

  按照目前构想,片区建设的周期一般为2至3年。片区建成后,我们重点观察三个关键指标,第一个是片区内周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年增幅情况有没有高于建设前,即重点区域“成团”后是否形成了更强的发展合力和区域带动能力;后两个指标偏重民生,即“一老一小”服务场景100%覆盖、“20分钟便民服务圈”基本建成,关注村民所需的公共服务资源是否实现更有效配置,乡村吸引力是否进一步增强。

  年内,浙江要建设2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到2027年底,全省要累计建设5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辐射带动3000个以上周边村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记者:以片区组团的形式谋发展,乡村的发展逻辑和建设思路会有哪些变化?

  答:最关键的是把片区内的资源要素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去统筹考虑。比如《意见》中首次提出引导推动各类人才向片区流动,这几年浙江在吸引青年人才入乡方面取得了实效,接下去我们将推行组团式引才,“组团出击”,乡村竞争力更强,人才扎根乡村、大展身手的天地也更广阔。

  组团发展,依然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如推进产业共富,我们将推动乡村土特产从“一村一品”向“一片一产”或“一片多产”转变,引导片区各村围绕优势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以片区形态统筹推进资源开发、风貌打造、品牌营销等,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培育新型业态的生长空间,带动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调“成团”要坚持底线思维,即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不侵害农民群众利益、不打乱行政区划、不改变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不破坏乡村肌理、不突破耕地和生态保护以及文物保护红线,防止人造盆景、行政加层级、拉郎配、过度负债和大包大揽。这其中一些问题,在片区组团发展初期是很难界定和把握的,浙江要构建“党建引领+要素激活+机制保障”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浙江支持组团乡镇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人财物可统筹调配。《意见》明确,浙江将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迭代优化、统筹整合原先的政策措施、同类资金,设立重点村组团片区专项政策跑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专项债,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

  陈孝形(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党总支书记):乡村片区组团发展重在可持续运营,《意见》在这方面有何举措?

  答:《意见》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片区各村通过多村合作、镇村联营、企村一体、国资入股等形式开展片区整体运营,规范组建片区强村公司,吸引乡村运营团队或乡村职业经理人、农创客等专业运营人才,以市场化机制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

  过程中,我们要提升镇村主动效能,尊重农民、基层的首创精神,尤为紧要的,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片区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目前省内一些片区组团,“成团”之初享受到各项政策和资金扶持,但未能有效激发片区“造血”功能;有的片区中心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尚未实现真正融合,有的片区组团村庄的集体资产和自然资源不平衡,存在弱村“蹭吃”、组团村“貌合心不和”等情况,影响了各村抱团的积极性。

  为此,《意见》鼓励各村通过资源盘活、抱团置业、投资入股、协作带动等合作模式,以及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投资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并特别强调要把“增值收益”惠及村、市场主体、农户,要用好片区组团发展的优势,打造更多致富增收载体,提高片区“造血”能力,做好“增量”文章。

  同时,针对片区性公共事务决策机制与行政村内部决策机制不能有效衔接等难题,《意见》首次提出探索党建联建新机制,鼓励片区内乡村建立联合党委、综合党委等议事协调机制,以进一步增强片区整合资源、整体发展合力,高效推动片区联动发展。比如,跨乡镇、跨县域的片区实行提级管理,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村务联席会议、片区轮值等议事规则,组团村可以协商解决片区内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共富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