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谷”“拼团”“端盒”……这些“黑话”你听过吗?它们不是美食攻略,而是Z世代疯狂追捧的“谷子经济”。
从动漫徽章到盲盒周边,年轻人正用热爱为文化买单。看似新潮的“谷圈文化”背后,冲动消费、盗版泛滥、天价炒作等问题频发。
近期,宁波市消保委通过真实案例,揭开“谷子经济”四大风险,教你如何理性“吃谷”。
“谷子经济”受到Z世代追捧 通讯员供图
何为“谷子经济”?
“谷子”= Goods(商品)。特指二次元IP中徽章、盲盒、立牌等周边产品,Z世代用“吃谷”(购买)、“端盒”(整箱买盲盒)表达对IP的热爱,但狂热中暗藏隐忧:小学生将零花钱全砸徽章收集;中学生为抽隐藏款盲盒“端盒”上头;大学生炒限量谷子堪比“投资”……
你以为在为热爱“氪金”,实则可能掉入商家精心设计的“收割陷阱”。在此,宁波市消保委揭示四大消费风险,提醒广大消费者:热爱可以“上头”,但钱包不能“失守”!
一、盲盒“概率游戏”:隐藏款成韭菜刀
商家宣称“隐藏款概率1%”,但实际概率不透明,甚至后台调整出货量操控“中奖率”。中学生小王(化名)为抽到某动漫盲盒隐藏款,连续“端盒”5箱(共花费6000元),结果重复普通款超30个,隐藏款依旧“查无此谷”。消保委随机抽样,部分盲盒未明示抽中概率,无法便捷直观获得抽取比相关信息。
避坑指南:
索要公示:要求商家公开概率,暗箱操作立即举报。
破除套路:警惕“保底”话术,拒绝诱导消费陷阱。
二、盗版“低价陷阱”:9.9元福袋全是雷
二手平台、微商以“白菜价福袋”“清仓特惠”为噱头,混售低劣盗版周边。消费者小吴(化名)花50元购买“热门IP福袋”,到货发现徽章掉漆、立牌变形,经鉴定均为盗版,商家却以“福袋随机”为由拒绝退款。消保委随机抽样中,部分福袋商家未对产品关键属性(如规格、质量等)进行必要披露,导致消费者购买时缺乏基本判断依据,消费风险显著增加。
避坑指南:
标识验真:认准镭射防伪码,扫码验明官方正版。
价格警戒:拒绝“低价盲拍”,识别半价特惠商品。
三、炒作“限量噱头”:击鼓传花谁接盘?
商家联合黄牛炒作“限量绝版”概念,制造焦虑诱导青少年高价囤货,实则市场泡沫巨大。大学生小钱(化名)花3000元跟风投资“某游戏限量立牌”,半年后因IP热度下降,二手价暴跌至200元,亏损超90%。消保委追踪二手平台,某些“限量谷子”短时间内二手价格直接腰斩。 避坑指南:
价值认知:牢记“周边非理财产品”,拒绝为炒作买单。
紧盯官方:关注IP官方动态,警惕“绝版复刻”等营销话术。
四、社群“攀比PUA”:没稀有款=圈层乞丐?
部分“谷圈”社群以藏品稀有度、周边价值划分圈层,散播“无稀有款不配混圈”畸形价值观,导致青少年超前消费、借贷购物。高中生小傅(化名)为融入“谷圈”,借款5000元购买高价二手徽章,因无力偿还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避坑指南:
环境净化:远离贩卖焦虑的社群,真正的热爱无关价格。
兴趣转向:参加线下IP展会,用创作、同人交流替代“晒谷攀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