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BA”开赛了,温州赛场上的氛围感也被拉满。虽然还没有机会到现场去体会下,但各地媒体的各种视频,已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周二刊登的《乐清输了球,却“输出”了文化》,报道乐清在“浙BA”上制作的视频,把雁荡山、黄杨木雕、乐清龙档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一一呈现给观众,比较起来说,这个视频算是相对的精品。
此前的很多视频,实事求是来说,没有多少新意——借助电影、电视剧的镜头,把各队伍的名字安放进去,然后是两队之间的打打杀杀,先是A打了B,然后B又还击A,貌似热闹,其实却没有情节,没有创意,没有内涵,没有地域特色,尤其是风趣、幽默感都不足。
在“浙BA”之前,恰好是热闹非凡的苏超,这就不免让人把两者之间做一个比较,感觉最大的差距,就是苏超的梗玩得特别好,“浙BA”缺少个性化的渗入。
苏超刚开战那会,一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就吸引大量的眼球。后来有不断的新梗出现,比如“南哥之争”“太湖三傻”“常州笔画保卫战”等等,都会让人会心一笑。其中有两个梗很有意思,之一是常州“笔画保卫战”:球队连败后,网友将“常州”逐次减笔画调侃为“吊州”“巾州”“丨州”;第二个梗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常州商家推出“叫南哥”帆布包的文创产品,4天热卖2000单,被赞“球场失意、商场得意”。
苏超的梗,很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渊源。而温州、浙江当然也有出梗的料,在文成和苍南开战之前,苍南有个视频,说168海岸线边就是茫茫大海,要不要给文成放点水?文成没有回复,本来也可以回复下,文成的珊溪水库那是浙江最好的水,百丈漈是真正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水文章就很值得说道说道。
这两天,“浙BA”的杭州赛区各“官号”都忙着写起了“情书”,阿德、阿临、桐妹、九哥、十弟……一封封“情书”,把一个个名人摆进去,语言虽然有忸怩作态之感,但比较起来,字里行间,满是创意。
“浙BA”是体育,可能也夹杂着文旅,说到底,就是如何巧妙地多介绍本土的风土人情、名山大川、美食美景,借助名人名言、个性景点,多宣传一个地方的特色资源,放大优势展现自己。如果能把一个个梗,转化为朗朗上口、口口相传的流行语,那这场赛事无论输赢,最初的目的,都算是达到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