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20年不离不弃照护无血亲的“孙子” 文成这位七旬老伯心有大爱

字体:
—2025—
07/29
09:05:40
2025-07-29 09:05:40 来源:潮新闻 通讯员 严丹丹 周铖铖 记者 尤建明

  近日,2025年浙江好人半年度榜单揭晓,文成县双桂乡桂东村宝丰党支部副书记王良出名列其中。这个76岁的老党员,用20年时间不离不弃悉心照护非亲非故的智力残疾儿童。

  文成县委宣传部供图

  时间指针回拨到2005年,当时56岁的王良出偶然路过桂东村村民包连俭家,一阵婴儿的哭声让他停下脚步——刚满3个月的包兴王躺在床上饿得直哭,而孩子的父母均身残体弱,母亲存在智力障碍,无力照料。

  眼前的情景让王良出很是难过,“孩子是无辜的,不能不管”。王良出和妻子商量后,当即决定把这个孩子接回家照顾。起初,包连俭夫妇省吃俭用凑了600元作为半年生活费。后来,随着他们打工的废品厂倒闭,连自身生计都成了问题。王良出看在眼里,便主动提出:“钱的事你们别操心,孩子我们来养,别的不敢保证,但绝不会让他饿着冻着。”一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20年的付出——从奶粉、尿布,到医药费、上学开销……这副担子压在了王良出夫妇肩上。

  一句承诺,一守就是20年。换尿布、喂奶粉、洗衣做饭、送医看病……无数个日夜,只要包兴王有动静,王良出夫妇就起身照料。“他就是我们的亲孙子。”王良出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包兴王,逢人便欣喜地说道。

  好景不长,眼看着就到了上学年龄,王良出却发现孩子也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生活难以自理。后来,包兴王因无法适应普通教育环境而被劝退。但老两口没有放弃,四处打听适合特殊儿童的学校。“就算有障碍,也要让他学点本事!”王良出并没有放弃。

  2013年,王良出得知文成县启智实验学校专门接收特殊儿童。虽然离家较远,但为了让孩子接受合适的教育,夫妇俩毅然做了决定。从此,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和妻子轮流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双桂乡和峃口镇之间,接送包兴王上下学。“我一直以为王老就是孩子的亲爷爷。”包兴王的班主任王海东老师回忆道,学校里大小事都是他来沟通,运动会也是他陪着孩子跑,得知真相后的王海东深受触动。

  如今,在王良出夫妇的照料下,曾经完全无法自理的包兴王,已能自己洗衣服、购物、打电话……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我们都是残疾人,没能力管孩子,全靠老王夫妇,这份恩一辈子都还不清。”包兴王的叔叔包连热说。村民董爱宾常去王家串门,她动情地说:“吃饭时,老两口总是不停地给孩子夹菜,生怕他吃不饱、吃不好。那份心啊,比亲人的还亲呢!”

  年过七旬的王良出,本该安享晚年,心中却始终放不下这个没有血缘的“孙子”。“我们老了,最担心的就是他以后怎么办……”在老人朴实的话语里,是沉甸甸的责任和牵挂。“我想给他找个能胜任的工作,让他以后能立足。”王良出说。

  这份跨越血缘的守护,不仅让一个残缺的家庭有了温暖,更在邻里间树起榜样。正如当地村民所说:“老王用行动告诉我们,啥是共产党员,啥是人间真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守护;温暖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这份跨越血缘的守护,不仅让一个残缺的家庭有了温暖,更在邻里间树起榜样。正如当地村民所说:“老王用行动告诉我们,啥是共产党员,啥是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