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当慈城遇上“00后”:一座被青春“接管”的千年古城

字体:
—2025—
08/01
14:07:42
2025-08-01 14:07:42 来源:潮新闻 通讯员 金贤芳 记者 竺佳

  今年夏天,拥有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1200年县城史的“江南第一古县城”慈城,成为各地大学生们邂逅历史遗存,触摸“活的历史”的实践课堂。

  慈城大东门风景照  沈国锋摄

  慈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进慈城古县城、古村古巷、企业车间,寻访历史,探寻未来。过去的1个多月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财经学院、浙江树人学院等10余所高校、近240名大学生来到慈城,或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或参加大学生返家乡活动。

  一砖一瓦一房一厂,皆是“青春课堂”

  作为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慈城被誉为“进士摇篮、儒学胜地、慈孝之乡”,建筑文化,更是其四大特色文化之一。

  在这个2.17平方公里的“活态博物馆”里,县衙、孔庙、牌坊、民居等古建筑群,一砖一瓦皆是故事,更显恢宏古朴。

  这些“活课本”,吸引了一批“00后”大学生前来求学问道。

  炎炎夏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建筑系的同学们,手持皮尺、激光测距仪等测绘工具,测量了慈城古县城的布政房、甲第世家和福字门头等民居古建。他们仔细测量梁柱墙体等建筑构件的尺寸、绘制门窗、墀头、柱墩等构件大样,测绘建筑平立剖面图,标明各项参数。

  浙江农林大学实践团队开展测绘工作现场  通讯员供图

  这些“00后”大学生用电子模型来展示测绘成果,给这些民居古建筑建立起电子档案,开启链接历史与当下的时空对话。尺规与数据的严谨记录,正是这群活力盎然的大学生们对千年文脉最郑重的青春致敬。

  浙江农林大学指导老师龙江说,“慈城古县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文保建筑,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对我们的建筑测绘实习课程帮助很大,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营造的技艺和文化。”

  在江北区赛特威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大学生们参观了企业展厅和生产线,众多智能家居产品让人应接不暇。

  武汉大学实践团队参观赛特威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  通讯员供图

  这些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们与企业“专业对口”,了解着智能家居系统在火灾预警、紧急救援等方面的高效运作,不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技术交流、项目研讨,活动现场俨然成为“产学研课堂”“就业指导现场”。

  7月中旬,慈城镇联合江北团区委以及多个伙伴AI社群发起“古城AI创作挑战营”,邀请暑期返乡、留甬大学生0元报名,一起入营进行AIGC技能培训、古城AI创作挑战,用AI重新诠释慈城的美。

  创意迸发,青春巧思焕活文化IP

  千年古韵与青春气息相遇,同样碰撞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7月11日至14日,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师生20人来到孔庙、校士馆、冯俞宅、慈城药商博物馆等地,围绕慈城历史文化保护、文创产品开发、文旅IP打造等主题展开实地走访、深度调研。孔庙和古县衙的新媒体融入、建筑风格特色、建筑布局、唐代砖砌甬道等内容,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在“夫子有礼”孔庙文创店、古县衙文创店里,同学们与前来购物的游客畅谈,向负责人了解其文创产品的受众认知、产品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学生代表作调研汇报  通讯员供图

  “文创产品相似性高、年轻化创新度不够等,是慈城文创发展的局限、痛点。”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实践团大学生熊渃芯说,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围绕慈城在地文化,对提取慈城代表性元素、整合现有品牌塑造IP形象以及衍生品设计有了新的思考。

  几日后,“年叽叽”IP形象,由此而生。白胖软糯的年糕,头顶一株灵芝,表情古灵精怪,一个爱恶作剧的年糕精灵的形象,跃然纸上。围绕这个IP形象,同学们设计了慈城年味包装、养生茶包、艾草养生锤、萌物家族毛绒玩具等周边产品。

  这群年轻人坐在平板推车上运镜,踩点拍摄,利用AI技术创作了《年糕的N种食法》《年糕的一百种死法》《古代慈城人的现代生活》《重生之我是慈城人》等AIGC创意短片。

  慈城的历史人物与药商文化故事,被大学生们融入插画地图、交互艺术装置中。以慈城药铺冯掌柜的故事做主线剧情、以慈城四大文化、“姜宸英”故事为线索设计支线剧情和内容玩法,他们设计了插画地图,意图用前沿科技演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今年6月底,“‘文创赋能·焕活古城’基于慈城当地文化的创新设计与实践”项目,入选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予以专项支持。

  走进乡土,青春足迹丈量乡村大地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在慈城,我感受到了乡村美丽与传统韵味的交织。”浙江万里学院留学生Rina说,在慈城真理园体验完螺钿镶嵌技艺后,中国传统手工艺成了她的“心头好”,“我会将它做成一份慈城纪念,带回自己的家乡。”

  同Rina一起来的近50位师生,从毛岙村游客服务中心出发,在梵行疗愈空间玩起心理学OH卡游戏,体验音疗,到bamboo coffee感受村咖的浓香,“村民热情友好,我真的很喜欢这里。”Rina说。

  浙江万里学院留学生在古城里体验非遗 通讯员供图

  “同学们翻译的点位介绍、打卡点设计,帮了我们大忙,我相信一定能提升外国友人来我们村庄游玩时的体验!”看着由宁波财经学院“甬韵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大学生们翻译的打卡点位牌,毛岙村bamboo coffee主理人弗兰克发出赞叹。

  这个夏天,宁波财经学院“甬韵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参与共建实践,聚焦乡村文旅品牌升级,充分发挥英语、日语等专业能力,优化多语导览体系,利用文化管理专业优势,打造特色打卡景点。

  在毛岙村举办的“乡春·正青春”活动中,大学生们在文化沙龙、手作工坊中畅谈着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国际友好旅游村庄建设。

  “除了做好语言导览,我们还依托学校文化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在当地特色打卡景点的打造上提供了多套方案,为毛岙村的国际友好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宁波财经学院“甬韵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负责人大二学生沈祺说。

  此外,宁波大学土环学院的实践团队在百年古村半浦村开展“后城镇时代·人文记忆守护行动”,同学们以村庄记忆为切口,系统开展古建测绘、人文资源梳理等调研工作,深入探索如何让村庄记忆走向当代表达;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禾π队”实践小组走进云湖片区,寻访乡村运营的创新模式与理念,到南联村下溪湾文创一条溪探访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浙江树人学院明哲书院实践团来到毛岙村,通过实地调研,探究乡村振兴中“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的融合路径……

  今年以来,慈城镇积极搭建人才平台,成功落地4个市级青年入乡实践站,累计引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198名、农创客20人,接待高校研学团队33批次近千人次。

  7月初,地处古城核心的慈城开元颐居酒店正式挂牌成为江北区青年人才驿站服务点。该驿站面向来慈求职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支持。

  “青年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生力军。”慈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强化协同联动,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资源,研究出台专门面向青年的支持政策体系,探索构建高效便捷的青年人才一站式服务站点。”

  作为一座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千年古城,慈城正因青年力量的不断融入焕发出澎湃的青春动能。高校学子们在此探寻历史文脉、激发创意灵感、反哺乡土建设,编织起青年与宁波共同成长的记忆纽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古城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作为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慈城被誉为“进士摇篮、儒学胜地、慈孝之乡”,建筑文化,更是其四大特色文化之一。在这个2.17平方公里的“活态博物馆”里,县衙、孔庙、牌坊、民居等古建筑群,一砖一瓦皆是故事,更显恢宏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