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乌老师 我想立刻见到您”一场跨越十年的再次重逢

字体:
—2025—
09/09
08:56:10
2025-09-09 08:56:10 来源:甬派客户端 记者 王佳 沈莉萍 郭婷茜 应秀一

  林秀清(右一)和乌何何老师的合影。陈女士供图

  9月7日晚上7点50分,一个电话打进了宁波日报热线。

  “是宁波日报记者吗?我们看到了关于乌何何老师的报道,我妈妈就是她的学生!”电话那头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与期待。

  来电人是陈女士,这个电话是替她母亲林秀清打的。

  一拿到当天的报纸,林秀清就看到了这篇报道。“这是我的老师,没想到还能再看到她的消息!”老人紧握着报纸,眼眶湿润了。

  今年86岁的林秀清是乌老师教师生涯早期的学生,后来她也成为一名教师,如今已桃李满枝。

  更巧的是,这份师承的缘分并未止步——陈女士追溯自己的学生时代发现,自己的老师徐亚君也曾是乌老师的学生。

  一位教师,三代师生,就这样被一条新闻重新串联在一起。缘分仿佛在时光的缝隙里静静等待,直到这一刻被唤醒。

  “我们很想去看望乌老师,最好明天就去。”电话里,陈女士的声音带着恳切,一次次重复着这个心愿。

  9月8日下午3点,在宁波日报记者的协助下,陈女士陪同母亲来到宁波市南山老年疗养院,正好赶上院里在举办教师节活动。

  初见时,乌老师正在台上。等她下台,目光落在林秀清身上。她的眼神一下子就亮了,激动地喊道:“林秀清,是你呀!你来看我啦!”

  那份清晰的记忆与一眼认出的喜悦,让陈女士深受触动,“乌老师虽然已经100岁了,但思路依然清楚,精神矍铄。”

  陈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两位老人时隔十年的再次重逢。母亲上一次见到乌老师,还是在乌老师九十岁生日的那场庆祝活动上。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

  乌老师年轻时的照片。

  在陈女士眼中,母亲林秀清对文艺的热爱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与乌老师的那段师生缘分。

  当时,林秀清在半浦小学读书,乌老师恰在此任教。乌老师发现了她的特长,不仅推荐她参加校外活动,还特意上门说服家长给予支持,并鼓励她上台发言。

  乌老师的老照片(右一)。

  林秀清退休后,又与乌老师在慈城的退休教师课堂上重逢。

  那时的乌老师依旧活力满满,带着大家练24式太极拳,还组织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将对生活的乐观、热情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说起母亲林秀清,陈女士既自豪又忍不住打趣:“母亲对学生比对我还上心呢。”

  “那时候的老师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陈女士感慨地说。

  乌老师(左一)的照片。

  这份质朴的师者之心,从乌何何到林秀清,再到更多老师,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林秀清(左一)和乌何何老师重逢。陈女士供图

  林秀清从乌老师手里接过一条“小金鱼”,开心地笑了:“做得真好看啊!”

  这一刻,她不像86岁的老人,像当年教室里的小姑娘。这份师生情,跨越了半个世纪,不曾改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老师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一位教师,三代师生,就这样被一条新闻重新串联在一起。缘分仿佛在时光的缝隙里静静等待,直到这一刻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