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朱爱娟老师:当老师,是我一辈子最幸福的事

字体:
—2025—
09/09
15:08:19
2025-09-09 15:08:19 来源:

  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的语文老师朱爱娟,今年带着六年级毕业班 —— 这是她教学生涯里的最后一届学生,明年,她就要正式退休了。提及即将到来的告别,她总带着几分不舍:“当老师是我一辈子做过最幸福的事,真希望还能再多教几年。”

  自1990年踏上讲台以来,朱爱娟当了35年班主任。35 年来,她把每个学生都视作自己的孩子:有学生家境贫困,她拿出工资帮着交学费;有学生独自生活,她在生活里为孩子遮风挡雨;哪怕面对学生间的矛盾,她也会绞尽脑汁维护孩子们幼小的自尊心。

  今天,来听听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温暖故事。

  朱爱娟和现在的学生们

  首月 70 元工资,她拿出 23 元帮学生交学费

  20世纪80年代,朱爱娟考上了中专,报了师范专业。家人得知后格外开心,父母更是花了 “巨款” 请来了电影队,在村里摆起露天电影,邀全村人一起庆祝 —— 这份隆重,让朱爱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知识能改变命运”,也在她心里埋下了 “要好好教书” 的种子。

  1990 年毕业后,朱爱娟被分配到淳安县一所乡村小学,不仅教语文,还教历史、美术等,一周上22节课,但朱爱娟一点都不累,“我希望让孩子们都能上好课,读好书。”

  朱爱娟和第一届学生的合影

  她带的是四年级,到了班上交学杂费的时候,只有一位女生小郑迟迟没有回应。在朱爱娟的追问下,小郑才红着眼眶说出原因:“我妈妈常年生病,家里条件差,实在交不出这个钱。”

  当时,朱爱娟刚刚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58元基本工资加点零头,一共是70元。我购置了一些必需品,还剩30多元,我咬咬牙,帮孩子交了23元学杂费。”

  朱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农村出身,家里也并不宽裕,甚至有些紧巴巴的,“但我一点不后悔,觉得很值,因为孩子能有上学的机会了。”

  那个年代,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很少。到了期末,小郑的妈妈特意找到了学校,手里提着二三十个自家养的鸡蛋,还揣着一双亲手做的布鞋,非要塞给朱爱娟。“这双布鞋我现在还珍藏在老家,每次看到它,就更明白当老师的意义。”

  那双被朱爱娟珍藏的布鞋

  毕业那晚,她被学生叫了声 “妈妈”

  1998年,朱爱娟调到另一所小学任教,班上有个孩子小胡很勤奋,但家庭情况很不幸:父亲出走,母亲改嫁,只有她一个人独自生活。

  “我欣赏这个孩子,也心疼她。我让她做了班长,鼓励她把班级管理好,并且勤奋学习。”朱爱娟告诉记者,自己下班后,也总是会烧些新鲜蔬菜送到小胡的宿舍,生病了带她看病、照顾她。

  小胡的成绩很好,作文总是被当成范文在班上被表扬,朱爱娟告诉她不必因为家境而自卑,“你以后一定会是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会飞向全国,甚至飞向国外。”

  小胡毕业那天,大家开了毕业晚会,都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到了晚上11点,小胡敲开了朱爱娟的房门,拥抱了老师,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

  后来,小胡完成了初中学业,被长河高级中学宏志班录取,在朱爱娟以及其他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她考上了河海大学。大学毕业后,小胡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远赴丹麦攻读博士,如今已在当地工作、生活。

  来自河海大学的信件

  “我常和她说:你活出了一道光。”朱爱娟很高兴,当年的一句鼓励,真的让孩子活出了理想的模样。

  即便过去这么多年,即便当年通讯不便,仍有很多学生记着朱爱娟。有人找了20多年,最终联系上朱爱娟。朱爱娟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曾经因生病请假一两周,回校后老师特意留下来辅导补课。那时候住校,您还特意给我烧点菜,关注我生病后的身体状况。还有您上的课真好,后来我到初中、高中、大学里,都是语文最棒的那个。”

  一盒巧克力:用温柔守护孩子的自尊心

  2004 年,朱爱娟来到杭州任教。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孩子们的物质需求不再紧缺,但朱爱娟却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 她知道,比起物质,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更需要细心呵护。

  有一年教师节,班上一位女生找到朱爱娟,说自己打算送给老师的一盒巧克力不见了。这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巧克力丢失的事情也已经被家长知晓,要求严查。

  朱爱娟心里很清楚,巧克力大概率是班里某个孩子一时糊涂拿走的。可她也明白,这件事处理不好,很可能会给那个孩子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可如果放任不管,又无法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甚至可能助长不良风气。

  思前想后,朱爱娟没有直接提 “丢巧克力” 的事,而是温柔地对大家说:“有的孩子非常尊敬老师,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意。可能有同学不小心‘借用’了巧克力,如果是这样,大家可以主动跟老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随后,她让孩子们写了日记,真的找到了那个“借用”巧克力的孩子。在学生认错以后,朱爱娟和他一起重新买了一盒巧克力,悄悄放回了同学的课桌。最后,这件事“悄无声息”地解决了,让孩子意识到了错误,也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这么多年来,朱爱娟的温柔呵护也赢得了学生的反馈,孩子们总是给她写贺卡,在她生病时还写了厚厚的信件让其他老师转交到病房。

  “能成为孩子们的老师,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能被学生记挂这么多年,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朱爱娟说,35 年站在讲台上,她从未觉得辛苦;付出的每一份真心,都得到了最温暖的回应 —— 这是她作为老师,最欣慰、最满足的事。“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不管将来走多远、做什么,都能活出一道光,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教师节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自1990年踏上讲台以来,朱爱娟当了35年班主任。35 年来,她把每个学生都视作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