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聚焦“以AI为驱动,推进数字自贸区提升发展”这一主题,“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数字自贸区对话”活动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办。
当人工智能碰上数字自贸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来自政界、学界、业界的国内外专家在此齐聚一堂,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杭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杭州市自贸委副主任陈卫菁介绍,当前杭州算力水平位居全国第二,并拥有7家营收超百亿元的人工智能企业,且大部分位于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数字贸易专家工作组咨询专家周念利将这一现象归结于杭州灵活与规制并重的政企互动模式、“安全港—协同监管—风险补充”三维支撑机制、“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营商环境等因素。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虚假信息、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问题一直被诟病,能否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及国际规则建立起治理体系,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周念利认为,AI全球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规则”发展迟缓甚至基本缺失,这既是挑战也是契机。接下来,杭州可以凭借雄厚产业基础、平台型企业和垂直行业“小巨人”企业齐聚、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先发优势,积极参与我国的AI规制实践,推出更多契合本地实际的治理举措,充分释放杭州在AI治理方面的创新活力,推动杭州打造具有人工智能鲜明标识的数字自贸区。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顾问高树超则从DEPA规则和新加坡相关实践入手,给出了如何在促进创新和防范风险中取得平衡的“新加坡方案”。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辛杰文则对新加坡政府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模型框架》进行了解读。
当前,杭州在数据出境方面的探索,已作出先行试点、出台负面清单、开展跨区域协作等尝试。2022年,全省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在杭州成立;今年6月,杭州在全国率先落地电子商务和清结算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压缩85%以上安全评估时间;在此前举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数贸会上,杭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分别与上海、海南启动跨区域数据跨境合作倡议。在本次活动中,杭州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与安全保障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服务。
本次活动还见证了多项成果落地。会上,杭州片区联动济南片区、南京片区、青岛片区、合肥片区、苏州片区、舟山片区、宁波片区、金义片区共同发起并启动“自贸片区人工智能+合作倡议”,9个自贸片区将围绕推进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强人工智能治理交流研讨等方面展开跨区域协作。
会上,一批数字贸易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涵盖AI创新、绿色科技、文化出海等多个领域,为数字贸易合作搭建起新桥梁。同时,浙江省商务厅发布2025年数字自贸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其中,杭州片区共有5项入选,涵盖数据出境、边境互贸易货结算、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模块试点、数字航空建设和外籍跨境电商人才服务等领域。
此外,浙江自贸试验区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创新合作协议签订,未来将围绕各自优势协同发展;浙江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揭牌,将为数字贸易企业提供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
本次对话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务厅主办,杭州市商务局和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政府承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