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以老百姓为中心 金华公安践行“浦江经验”做好信访工作

字体:
—2023—
07/19
12:12:27
2023-07-19 12:12:27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贾刚为 刘梦寒 盛建银

  “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充分彰显出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和“浦江经验”的现实意义。

  金华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徐建役表示,公安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之一,每天要接警、解决、处理身边老百姓的困难、纠纷、诉求,因此深刻学习领悟“浦江经验”的精神内涵,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浦江经验”,对基层公安做好信访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近五年来,金华市公安已有近40起信访案件经评审申报认定终结,信访终结量位居浙江省公安机关第一。

  树立起以老百姓为中心的理念,治理基层

  古有“千里来书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的“南京六尺巷”的邻里矛盾调解典故,今现“浦江六尺巷”调解邻里纠纷亦被再次传为佳话。当地一山区小村的冯氏四兄弟,2019年初兄弟间出现矛盾,相邻建的9间房涉及农村土地纠纷,历经两年多时间、数十次调解未果,后浦江县引用“南京六尺巷”的故事,耐心引导四兄弟,苦口婆心劝解,别为区区几尺弄堂闹得兄弟不和,最后于2021年才达成协议,各退让一步,海阔天空,有了现在的“浦江六尺巷”新故事。

  在“浦江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许多新的故事正在发生。以“江南第一家”著称,浦江县郑宅镇将千年孝义文化与“浦江经验”有机融合。这些年,郑宅派出所坚持强化主防观念、落实主防责任,有效串联“村民自治、警民共治、警队严治”三个环节,全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工作目标。传承孝义文化,弘扬“浦江经验”,“三治”融合绘就基层治理好风景。

  以村民自治为基,蕴养千年孝义“好家风”。郑宅派出所立足辖区特色,以家风传承为纽带,把警务工作延伸到家庭这一最小平安单元,探索形成乡村治理新路子。在以“诗礼传家”名闻遐迩的郑宅镇东明村,村党支部书记郑贤庆介绍:“村里创推家风指数,联合镇政府制定‘六加六减’好家风考评办法,将参加巡逻、协助破案等正面六项作为加分项,把违法犯罪、纠纷打架等负面六项作为扣分项,由责任区民警每月量化考核,通过‘家风墙’公开亮晒,考核结果与个人信用贷款、宅基地审批等挂钩。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名境外逃犯,因家中宅基地审批通不过,家里人打电话告诉他,就是因为他当逃犯批不下来,他考虑后到派出所自首,他自首后家里的宅基地审核通过。”

  郑宅派出所所长潘钰表示,我们采取联调联处矛盾,发动乡贤、党员、网格员,组建16支121人的“1+3+N”队伍,做好警情先期处置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发挥“全国金牌调解员”辅警郑达观优势,设立“三解”工作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12起,打架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4%。我们基层派出所做到了真下真访民情,开展全警下访活动,“有访接访、无访走访”,派出所领导每周三坐堂接访,大门口设立所长信箱,值班室设立来访接待窗口。民警担任村社副书记,每周4天进村入户。2021年以来,涉警初信访化解率100%。电诈发案下降24%,案损降幅达69%,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0.5%,盗窃自破率达57%。

  公安政务服务延伸到村,户籍窗口郑宅派出所在金华市率先入驻镇365服务中心,在当地万洋小微园区设立公安助企窗口,零距离提供政策咨询、证照办理等便民服务。今年以来,涉企警情同比下降27%。

  浦江县黄宅镇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目标,实施“民辅警下沉走访、派出所主官接访办信、公安局领导驻所蹲点”三级下访体系,坚持严管厚爱并举,积极打造过硬队伍,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对信访工作进行有效预防、处置、化解。派出所所长楼中华说,我们每周深入镇、村矛盾最集中、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开展带案下访、重点约访和上门走访,在派出所接处警大厅设立来访接待岗,由值班所领导负责日常来访接待,排查出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做到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解决老百姓所忧,老百姓不再越级上访,解民忧于最基层。

  不仅是浦江,金华的其它县(市、区)公安系统亦积极改进方法,不断探索,把信访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织密矛盾纠纷调处站,让老百姓遇到问题就近有地方“找个说法”。

  义乌市公安局创新“乡贤+乡音”代办工作模式,搭建沟通桥梁,目前基本实现“60%的民情由村居化解,30%的民访由派出所(乡镇、街道)层面化解,10%的疑难信访由公安局层面化解”,群众来公安局走访量下降了38.6%,越级走访下降了29.7%。近年来,义乌先后推动信访积案会商75场次,兜底化解疑难信访事项73件次,确保信访问题化解在小、化解在早,解决在基层。

  构建“六治协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期”

  近年来,金华公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深入践行“浦江经验”,探索构建“全警治理、访源治理、风险治理、依法治理、数智治理、专业治理”“六治协同”模式,建立了党委统筹抓、领导示范抓、全警合力抓、明责协同抓的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公安信访工作现代化先行。

  践行“真下真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期”,坚持“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产生。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落实每月“局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开展定期坐堂接访,并每季到社会治理中心下访接访;局班子成员每月到联系派出所驻所蹲点;推行基层派出所、队主官 “周接待日”制度,实行“有访接访、无访下访”。

  推行初信访派出所、队“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派出所、队长是初信访事项的全周期责任人。开展基层所队“三解”(即解释、解决、解气)工作室标准化建设,整合老民警调解员、民间“老娘舅”调解员和矛调品牌团队“两员一队”资源入驻工作室,在金华市选树培育出婺城“阳光洁节帮”、兰溪“兰警馨调”、义乌“国际老娘舅”、浦江“联心服务团”等十大矛盾调解品牌团队,形成信访问题化解合力。

  结合“一村一警”“警格入网格”工作,推动基层警力沉在一线、干在一线。基层基础民辅警每月至少5天开展驻村走访,严格落实五必访,做到带着感情走访群众、带着真情服务群众、带着责任化解难事,进一步推动警务前移,从“防范发案”向“防控风险”延伸。

  做强做实基层派出所矛盾纠纷调解,在金华全市选派100余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民警调解员、选聘100余名高知名度的民间调解“老娘舅”,确定为信访问题“攻坚团队”,常驻派出所,不定期到各镇、村社会治理中心巡回调解,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

  还依托“科技支撑”,利用智能化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推广“掌上访、码上办”、“云上派出所”、“警民E家”等小程序,借力浙江省行政执法综合一体化改革,全力推进“110”同“民呼我为”系统和基层治理四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事项接收响应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的“三率考核”机制,从而提升网上信访办理质效。

  在金华市层面创推民情民访“代办帮办”机制,成立民警代办员和辅警帮办员队伍,负责邻里纠纷等民情事项搜集调处,确保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不仅“有人管”而且“管到底”,防止民情转警情、警情转访情。全市现在运转的代办帮办队伍有2812人,设立代办帮办点有2378个。

  金华市10个县级公安机关公安信访窗口成建制、全要素入驻县级社会治理中心;111家户籍派出所全部延伸入驻143家社会治理分中心和2522家村社微中心,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和信访化解“一窗式受理、全链条化解、一条龙服务”,让群众遇事“就近一地跑”甚至“一地都不跑”。

  金华公安信访实行简易事项1小时即办、一般事项1日内速办、复杂事项1周内快办、疑难事项1月内会办的初信访“四个1快办”机制,实现群众信访“接诉即办”。

  金华将涉访警情隐患纳入基层所队日晨会和市县局晚调度内容,推行“非公安警情闭环流转、不满意警情跟踪盯办、重复警情挂账销号”等日清周结制度,坚持“跨前一步”推动群众诉求“未诉先办”。

  金华还组建市、县两级公安信访事项终结申报评审委员会,通过“质询式”会议评审、“表决式”背书定案,有效确保信访终结申报质量;出台《信访事项听证暂行办法》和《信访事项终结办法》,通过把听证会开至社区、村居,让“大家来评理”力促信访对象“无颜再访”。

  如今,金华全市公安信访总量年均降幅达10%以上,公安信访秩序持续好转,形成“总量降、越级少,化解快、秩序好”的良好局面。金华公安信访工作年度考核连续六年获浙江省第一,金华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地市级“全国公安信访示范窗口”。

  金华公安推进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三点经验与启示

  家住福建省福安市已60岁的钟女士,带着全家人来到金华市金东区公安分局曹宅派出所,双手捧送一面“情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鲜红锦旗给户籍民警池跃艳,满含热泪地说:“我终于回到娘家啦,真心感谢你们!”由于历史原因,原是金东区曹宅镇黄鹤山村人的钟女士,18岁离开老家嫁人至福建福安市范坑乡上坪村,后育有四子女,一直没落户,民警池跃艳走访调查、搜集证据、费经心思,最后将户口本和临时身份证交到钟女士手里。从此,钟女士结束了43年发热“黑户”生活。

  曹宅派出所信访科民警曹建文说道:“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些事会怎么做。注意态度言行,让群众能够信任你、相信你。”他所管辖的辖区内,现在无一信访。

  曹宅镇午塘头村姜大爷亲身经历民警胡俊珊为了他与邻居建水池占用土地的纠纷前后走访30多次,最终签订协议化解了矛盾,姜大爷感动地说:“胡警官把我们当成自家人,让我们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我们确实要让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访工作犹如和风细雨,点点滴滴滋润信访群众的心田。

  今年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浦江县下访接访20周年,为传承发扬好“浦江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提升公安信访工作质效,加快推进金华市公安信访工作现代化先行,金华市公安局新出台《关于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加快推进市域公安信访工作现代化先行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全面传承发扬“浦江经验”制度化,全面加强公安信访系统化建设,全面推进公安信访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全面推动公安信访机制创新。

  金华公安深刻把握“浦江经验”精髓要义,深度领会“浦江经验”的丰富蕴含,深切悟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为此,总结金华公安信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显得很有意义与价值。

  经验启示之一,金华公安的信访工作秉持了总书记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层,坚持了以老百姓为中心,做到一切从群众出发去做工作,传承好“浦江经验”,加强和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经验启示之二,金华公安的信访工作贯彻了总书记创立的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坚持深入基层一线,直接往矛盾窝里钻,直接面对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急、难、险、重”问题,迅速解决处理,踏实务实,弘扬好“浦江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经验启示之三,金华公安的信访工作落实了总书记开创的“领导接访下访”的先河,运用系统思维,推行领导、基层、群众“三级”联动的综合治理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出台《金华市公安局关于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加快推进市域公安信访工作现代化先行的实施意见》,更好地践行好“浦江经验”,走好了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金华公安的这三点经验与启示,是新时代基层做好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值得借鉴与推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浦江经验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