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交通集团浙高运公司联合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公路隧道全寿命周期的技术需求,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积极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新高地。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加速公路隧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公路隧道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和公路隧道洞口柔性阻拦交通管控系统等多项成套装备现已成功落地。
清洁机器人实现降本提效
丽水境内高速公路是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所辖区段隧道占比高。随着通车年限的增长和车流量的不断攀升,汽车尾气、扬尘等造成了隧道壁和标志牌等沿线设施污染,影响路容路貌和行车视线。传统的隧道灯具清洗方式需要封闭半幅车道,采用重型登高车和人工清洗作业,群众出行不便的同时,清洁成本高企。
为恢复路容路貌,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全省首台公路隧道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在丽水高速隧道“上岗”工作,“前进、展臂、清理、收回”,通过多工序步进式自动施工作业,几分钟后,隧道灯具上所附着的杂质便被轻松清除。
公路隧道多功能清洁机器人以激光雷达和视觉技术实时感知隧道环境和隧道顶部障碍物,控制“机器臂膀”实现智能避障。基于低速行走和稳定性车身设计,还能够使总装机器实现每小时2公里的低速不停车作业,自动识别灯具并统计数量,精确定位灯具位置后自动清洁、自动吸收、自动评价清洁效果。
“这款机器人1分钟可以清洗30米长的隧道灯具,原先3公里的隧道清洗需要2天时间,现在只需要3-4小时,提高了10倍清洁作业的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还能保障隧道车辆安全通行。”项目负责人刘飞介绍道。实践表明,公路隧道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既能解决当前公路隧道灯具清洗作业风险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还能高效实现公路隧道养护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公路隧道多功能清洁机器人研发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动力系统、清洁系统、安全系统等的整体优化。这款公路隧道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既能解决当前公路隧道灯具、侧墙清洗作业风险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还能高效实现公路隧道养护作业。浙高运公司将结合测试情况,继续进行优化调整和规模化应用。
“水幕大屏”实现应急阻拦
G1513温丽高速大梁山隧道周边路况复杂,隧道两端为长上、下坡,车流量大,是温州往来浙江中西部、闽北、江西的捷径,节假日期间是日常交通流量的2-3倍。自通车运营以来,隧道内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为解决此类问题,浙高运公司在丽水端隧道入口安装了一种新型的“水幕”标志,在隧道内火灾等应急事件发生时,水幕显示出“停”字以控制车辆进入隧道。
以往,当隧道内发生紧急事件时,隧道管理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情报板发送隧道交通封闭信息,然后再由监控室远程操作下放护栏,进行隧道交通封闭,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其时效性、可视性及安全性均有待提高。如今,公路隧道洞口柔性阻拦交通管控系统启动时间只需10-15秒,能快速显示,清晰度高,对于司乘人员制动预留时间足,且不易对车辆造成伤害。同时该系统还融合了一系列控速措施,通过情报板发布信息、声光报警器提示和水幕投影的柔性阻拦系统进行交通软阻断,解决了驾驶员在进入隧道之前忽略其他常规停车信号的问题,有效避免了紧急情况下封闭交通造成的二次事故。“我经常在高速上跑,真实感受到科技对于我们带来的变化,沿路的报警声和广播提醒,然后隧道口上落地的水幕,这么大一个停字,还是第一次看,很新鲜,也很直观,远远就注意到了,再不会盲目地驶入隧道内。”驾驶员应师傅说道。
据统计,自浙高运公司在该隧道试点开展了公路隧道洞口柔性阻拦交通管控系统、隧道巡检机器人等多款新产品科技应用,利用科技手段推进隧道数字化建设以来,事故率下降了45.6%。公路隧道洞口柔性阻拦交通管控系统已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专项“长大公路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
以研促产拥抱未来交通
在今年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及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两江隧道科技论坛2023”上,浙高运公司被授予联合创新单位称号,标志着该公司打通了隧道数智管控技术、智能运维等方面的产学研用合作通道,进一步推进隧道技术发展与成果应用。
浙高运公司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加强学习,深入了解国内外最新前沿信息,通过自主研究开发了“高瞳”“高晓”“高巡”等15项产品。同时在隧道物联网、机器人、机器视觉、隧道数智管控等方面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产品,让隧道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为现实,促进隧道管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将长隧道插上“智能翅膀”。与此同时,浙高运公司与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现了三项科研项目签约落地,包括高风险隧道火灾应急处置整体解决方案、运营高速公路隧道火灾预警及精确监测技术研究、公路隧道主动灭火及控烟技术研究等。
未来,浙江交通集团浙高运公司将积极抢抓市场升级机遇,继续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以研促产打通高速公路企业自我造血新机能,让创新链支撑产业链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建设高质量智慧隧道注入磅礴的科技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