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杭州西子湖畔的渊美术馆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绿水青山·音画西湖”环境音乐雅集。这场以“音乐+自然+文化+疗愈”为核心的跨界艺术创新活动,深度融合多元音乐艺术形式,将西湖的湖光山色生态景观与沉浸式音乐艺术体验完美融合。
音乐赋能生态,艺术对话自然
此次活动以环境音乐为媒介,将西湖的山水意象与生态美学深度融合,通过钢琴、弦乐、民乐、电子音乐及阿卡贝拉等艺术形式,构建起自然、人文与音乐的多维共鸣。演出分为“月”“声”“情”三个篇章,以西湖夜色为背景,串联起古今中外的经典旋律。青年钢琴演奏家明亮、王语晨分别演绎德彪西《月光》和中国名曲《彩云追月》,古琴青年演奏家徐涵献上《阳关三叠》,HangIN人声乐团以阿卡贝拉作品《杭州味道》《白蛇传说》展现杭州故事和中国文化魅力,原创电子音乐《湖》以数字音乐技术还原西湖的水波光影和灵动声景,大提琴与钢琴重奏《天鹅》则以悠扬的旋律传递出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来自浙江音乐学院的活动总策划人赵干表示,“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也是可以被‘看见’的艺术,更是自然生态的文化创新载体”。
跨界融合体验,打造沉浸式疗愈生态空间
“跨界性”与“疗愈性”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自然声效、舒缓旋律与视听艺术相结合,营造出多感官跨联觉的沉浸式体验,既满足观众对艺术的审美需求,也探索音乐在心理调节与生态教育中的独特功能。“我们希望通过音画联觉、声景相融的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到‘两山’理念的实践温度”,渊美术馆馆长林缘渊表示。活动现场,班得瑞的《清晨》、Yiruma的《Kiss the Rain》等经典曲目与自然声景交织,映衬着西湖的烟雨朦胧与诗情画意,形成“人在画中游”“声景共生境”的独特氛围。这种音乐与环境的创新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也是对西湖自然世界遗产文明保护与传承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浙江音乐学院积极推进“音乐+生态”主题文艺创研,举办中国美丽乡村音乐节、“音画西湖”艺术季、“诗画江南”音乐会以及“绿水青山·美丽中国”主题歌曲征集等活动,旨在用音乐艺术讲好中国生态故事,展现自然与人文和谐意境,传递“两山”文明理念,为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增添新的文化标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