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浴火重生:中国砖瓦(窑)的前世今生》新书首发式暨陈斌荣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字体:
—2025—
07/02
10:18:28
2025-07-02 10:18:28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陈海东 黄茫 徐宇文 通讯员 张姝

  6月28日,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出版社、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余姚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浴火重生:中国砖瓦(窑)的前世今生》新书首发式暨陈斌荣作品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这部著作是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支持项目,由浙江省余姚市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陈斌荣历时17年创作的“砖瓦史诗”,以新闻人的“四力”实践叩击时代命题,引发学界业界对“新闻如何守护文明根脉”的深度思辨。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兰红光会长致辞。

  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高扬致辞。

  浙江省记协秘书长傅亦军致辞。

  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谢安良致辞

  新书首发式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兰红光,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高扬,浙江省记协秘书长傅亦军,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谢安良致辞。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雷声、徐小丹、胡金喜等为新书揭幕。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马金浩等嘉宾向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本书被采访对象代表、被采访地媒体代表赠书。

  《浴火重生:中国砖瓦(窑)的前世今生》新书揭幕

  与会嘉宾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硕士生代表赠书

  作品研讨会上,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驻会副会长毛建军,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驻会副会长、光明网原党委书记毕玉才,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陈利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张蔚飞等专家学者聚焦“书籍价值论道”“行业使命追寻”“记者精神溯源”三大维度展开热烈研讨。

  一部“行走的教科书”

《浴火重生:中国砖瓦(窑)的前世今生》一书包含“记忆”“传承”“蝶变”三卷,串联起中国砖瓦文明的千年脉络。书中收录的627幅独家影像与10万字的田野调查,将砖瓦(窑)的发展变迁史置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多维坐标中。既追溯良渚文化“规则红烧土坯”的文明起源,也记录余姚粘土窑爆破时窑工的复杂心绪;既展现沈家窑六代传承的匠人匠心,也呈现废窑转型光伏电站、半导体园区的时代巨变,每一帧画面都凝结着作者心中对新闻摄影的坚守,以及对中国砖瓦文化的深情凝视。

县域融媒体中心是基层新闻单位。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陈斌荣17年来,背着30斤摄影器材,走遍全国17省市自治区、81个采访点,拍摄砖瓦(窑)影像,创作出了“国家级”大课题。全国2000余家县级融媒中,他是目前唯一连续两年斩获中国新闻奖的摄影记者,该书的出版更被学界誉为“非虚构影像创作的典范之作”,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新闻纪实摄影专著的空白。

对此,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兰红光在致辞中感慨,“这部书就是新闻人的‘四力’宣言。”浙江省记协秘书长傅亦军从“浙派实践”解读其成功密码——“将‘四力’转化为‘四度’——思想深度、视野广度、情感厚度、历史长度。”

作者陈斌荣分享创作心路历程,讲述探访砖瓦(窑)的故事与感悟

据了解,《浴火重生:中国砖瓦(窑)的前世今生》一书不仅被中国传媒大学纳入新闻实践课程教材,还成为了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学术出版的标杆案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培鑫评价,这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证明新闻教育需要“三打破”,即打破课堂边界,鼓励田野调查;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各学科视角;打破功利心态,培养“十年磨一剑”的定力。

现场,作者陈斌荣分享了创作心路历程,全国17个采访地同行发起“用镜头守护砖瓦文化”行动倡议。

  不同维度解码精神价值

  陈斌荣作品研讨会开启的不仅是一场学术研讨,更是一次对新闻人精神坐标的集体叩问。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图为作品研讨会现场。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副教授魏栋指出,本书以田野考古的严谨性与新闻纪实的敏锐性双重维度,系统构建了中国砖瓦文明的视觉谱系,为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博评价,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留存文明记忆,更用17年的持续记录,为“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说,“陈斌荣用镜头让‘沉默的文明’开口说话,这种‘以人民视角写史’的创作观,体现的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担当。”

  “在短视频横行的时代,陈斌荣用17年长期拍摄中国砖瓦(窑)的前世今生,这种‘超长焦叙事’恰恰是专业媒体的破局之道。”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驻会副会长毛建军表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光明网党委书记毕玉才提出,AI虽能生成精美图像,但无法复制“寒风中等待第一缕晨光的执着”,“人性化叙事”与“在场感体验”的双重加持仍是记者核心竞争力。中国摄影报社新闻部主任方妍表示,这本书重新定义了“深度”——不是数据的堆砌,而是时间的沉淀,这种“超长焦叙事”在全媒体时代更显珍贵。

  《新闻战线》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陈利云认为,陈斌荣的跨界启示在于,以专业主义破圈——用新闻人的敏锐发现文化价值,用学者的严谨构建知识体系,用艺术家的审美提升传播效能。“从纸媒时代到融媒体浪潮,陈斌荣的‘变’在于全媒体技能迭代,‘不变’的是用脚丈量新闻的初心。”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张蔚飞评价道。中国摄影出版社策划编辑部主任郑丽君揭秘了这部“砖瓦百科全书”,从田野调查到成书出版的淬炼历程。她说,《浴火重生》的出版是一场历时17年的文化淬炼,该书秉持“学术为骨、影像为魂”的编辑理念,按照“记忆”“传承”“蝶变”系统性架构,使本书超越了普通图文书,成为首部具有显著学术性的砖瓦视觉志。

  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高扬说,期待《浴火重生》这本书能成为中国砖瓦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一股推动力;以此书纳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实践课程教材为契机,来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深度融合,支持更多“陈斌荣式”的深度记录;以“用镜头守护砖瓦文化”行动倡议发布为起点,号召更多新闻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新活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记者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