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划过这些凹凸的文字,就像在心里印刻了一份守廉的承诺。”2025级视障新生小王在讲解员的轻声引导下,用指尖阅读“清心廉行”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盲文版序言,完成了首次打卡。近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纪委组织2025级全体新生开展“基地行”廉洁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多感官适配、分类型引导的定制化设计,让视障、听障、肢残等不同类型的新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廉洁内涵。
多维适配:让廉洁文化触达每一种感知
走进“清心廉行”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清心正气”展区前的场景格外暖心:听障新生们围站在序言屏幕前,通过手语解说同步了解基地概况,通过观看师生共同制作和拍摄的清廉微电影、清廉微网课等,感知清廉文化魅力;视障新生则在志愿者协助下,触摸盲文版模块指示牌,手机扫码屏幕侧方的语音讲解二维码,聆听专业录制的讲解和廉洁故事音频,将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记忆;肢体、脑瘫等多重残疾新生,通过无障碍坡道、墙面扶手等装置打卡廉洁基地,并通过专门设计的“廉连戏语”盲文及手语互动游戏等,感受清廉护学的真谛。

青春接力:让学生互助讲解员架起廉洁传播桥
“这是我校校友毛董莱,作为一名先天性重度听障人士,她通过助听器和读唇语攻克语言障碍,成长为专业手语主持人,她在2010年组建的‘手语姐姐’团队已发展成规范化助残组织……”在“政通业兴”展区,手语讲解员小马一边打手语,一边用语音讲解着展墙上的校友事迹。作为“清心廉行”手语讲解成员,他和另外20名讲解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系统培训,已能独立完成各类群体的讲解服务。活动现场,新生们在讲解员带领下上完“清廉第一课”。“看到学长学姐用专业能力传递廉洁力量,我也想加入讲解团队。”听障新生小李通过手语翻译表达心声,她刚在“清心廉行”讲解员报名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长效浸润:让清廉成为成长底色
“特殊学生对情感共鸣和实践体验的需求更为强烈,廉洁教育必须‘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用得好’。我们组建了由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技术系教师、学生讲解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并根据视障、听障、肢残等不同群体特点提前一个月打磨适配的廉洁教育方案,逐渐摸索出‘视障组语速放缓缓、听障组配合手势停顿’的差异化讲解模式。”学校纪委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清心廉行 廉润初‘新’”“基地行”教育实践活动是“清廉特教”颗粒度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践行“残健融合 协同共培”的具体实践,后续学校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荔枝红清廉宣讲团”“廉洁文创设计展”等延伸活动,并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场景,以最温暖、最特别的方式,为特殊青年的人生之路注入清风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