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3日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5月12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2023第七届全国主流融媒体湖北特色高职行媒体采风团,走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探索湖北职业院校发展之路。
没有火花的智能焊接
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数字化焊接教学中心,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李陈淇琦正在练习平焊操作。不过,这次练习并不是火花四溅的传统焊接,而是通过智能设备来进行。
学生在练习焊接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田雨阳 摄
“传统的焊接练习需要消耗产能,还会产生环境污染。而通过这个智能设备,学生可以先练好自己的手法,再去实际操作。”智能焊接技术专业负责人孙淑侠介绍,这一智能焊接设备可以对学生的手法、焊缝进行评价分析。在操作时,设备屏幕能够显示相关参数、操作的角度、焊接的速度,帮助学生完成自助式的训练。
使用这一智能练习设备,学生的体验感如何?“这个更加安全,而且能够显示出我哪里做的不对,像个老师。”李陈淇琦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练习之后再进行焊接实操会更加容易。
智能焊接设备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田雨阳 摄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焊接技术专业配备有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焊接机器人实训室、虚拟仿真和数字化教学中心、焊接综合技能训练中心等,拥有实操工位近100个,各类焊接设备及辅助设备1300余件。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名单中,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智能焊接技术”赛项承办权,这是继连续5年承办“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赛项后,落户武汉船院的又一项国家级技能赛事。
学校里的一间现代工厂
在智能船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几位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使用智能制造生产线,机器人在学生的操作下向前移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负责人何寅介绍,这一智能制造生产线是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这个生产线上,总控系统通过人机界面下达订单要求,就能够实现工件的全自动化加工生产、检测、清洗、打标,最后再完成成品的入库。”
据了解,这一生产线面向高端装备产业,融合了工业物联网、物流管理、识别与传感等技术,由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智能在线检测装置、智能仓储物流装置等部分组成。“通过高度还原现代工厂生产场景,培养学生智能单元、产线集成应用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适应工厂岗位要求。”何寅介绍。
学生学习操作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田雨阳 摄
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像这样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还有很多。学校校企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高文茜展示了几个数据:校企合作企业345家,合作专业50个,共建订单班39个,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共建专业比例达58%,新增技术先进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2个,合作培养学生数占比达67%。建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1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新型“三明治”的培养方式
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有一种新型的“三明治”培养方式:4个月校内学习培训+8个月上船实习+4个月返校强化,通过这一方式,培养优秀海员,为巨轮上的“螺丝钉”提供舞台。
学生进校就开展选拔,组建卓越海员班,企业全程参与准员工培养,强化日常航海文化导入、英语口语会话培训等特色项目培训,实施海上实习具体执行。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徐立华介绍,专业还将“1+1”学历证书,船员岗位适任证书,“X”适应专业群不同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这一新型培养方式的成效如何?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首届卓越海员班适任证书考试一次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24+8+4船院模式”在联盟院校和企业得到借鉴推广,逐步形成区域内有影响、行业中有特色、全国可借鉴的卓越海员培养新模式。
据了解,作为湖北唯一一所“双高”学校,目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2个专业群进入国家“双高计划”,智能装备制造与应用、数字商贸物流2个专业群进入省级“双高计划”。近三年来培养了1500多名造船工匠型人才,毕业生参与国产航母、大型驱逐舰、深潜器等国家工程建设,为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