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而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就是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点睛之笔。在浙江,执传承之灯,年轻人正在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近期,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推出特别策划“浙Young识文脉”,通过深入蹲点总书记曾关切关注的浙江文脉,寻找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聆听他们品读到的文化浙江,展现他们心里映照的底蕴江南。
浙江在线7月7日讯(记者 杨烁 见习记者 田雨阳 实习生 裘伊涵)仲夏时节,骄阳似火,撑着遮阳伞的游客们不顾炎热的天气,来到良渚博物院领略千年前的古老文明。展厅内人来人往,稚气未脱的小朋友在展柜前仔细观察着远古文明的遗存,穿着时尚的青年人举起手机拍下精美的玉器陶器。千年文脉流淌,这些古老的器物面容沧桑,却神奇地拥有一大批年轻的“粉丝”。良渚如何在新时代被“激活”?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进良渚博物院的这群年轻人之中一探究竟。
展厅内的游客 实习生 裘伊涵 摄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文化遗存,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进入博物院内,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十三个大字。这句话揭示了良渚在中华文明演进中的重要地位。
展出的文物 实习生 裘伊涵 摄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从四川成都来杭州旅游的江莉正戴着AR眼镜在展厅内参观。此次来良渚博物馆,江莉是“慕名而来”。游览中,她发现博物院内的玉琮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一些文物造型相似,“都是内圆外方的结构,很想知道这两个相隔遥远的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良渚博物院,江莉第一次体验到AR眼镜的妙用。她介绍,戴上眼镜后可以享受到展厅30余个点位的讲解服务,眼镜扫描到特定点位后,便可看到图片和视频画面,还可以同步聆听语音讲解。记者留意到,AR眼镜在青少年及年轻游客中尤为受欢迎,让文物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博物院捕获年轻受众的一个科技锦囊。
江女士手中的AR眼镜 浙江在线记者 杨烁 摄
在另一个展厅内,来自广东韶关的谭明轩专心致志地观看着一个漆器嵌玉的文物,“我去过很多博物馆,但是良渚博物院是我看过最‘离谱’的!”虽然才十几岁,但谭明轩却是个资深博物馆迷,说起博物馆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在良渚博物院,他惊讶地发现,原来早在四、五千年前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出如此精美的漆器,他逗趣表示自己成为了良渚的“颜粉”,“太美了!这么早就有漆器让我非常震撼。”
漆器嵌玉展品 浙江在线记者 杨烁 摄
除了有颜值有科技,良渚博物院还非常重视“体验感”。在常设展厅内设置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儿童体验馆,中午12点左右,许多小朋友和家长正在馆内畅玩答题游戏,你来我往间,亲子互动与文化传承两相交融。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工作人员徐瑶介绍,考虑到青少年的喜好和需求,博物院策划了包括教育课程、手工体验等在内的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今年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的浙江省选拔赛即将在良渚博物院开始,希望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来到博物院体验良渚文化。”
沉浸式舞台剧 图源良渚古城
良渚博物院内,更多年轻游客徜徉;良渚博物院“身后”,更多年轻人驻守,这些年轻的“灵魂”也是良渚博物院年轻态的驱动力。徐瑶介绍,博物院的策展团队以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力。去年年底开展的“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为了给观众更沉浸式的观展体验,策展团队把重点放在展现玉器之美上,用精心设计的灯光展现器物纹理。许多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该展的喜爱,“精美绝伦,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看了三小时,非常过瘾!”……浙江在线记者从良渚博物院了解到,自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00余万人次。在众多的游客之中,年轻人和亲子家庭是非常核心的人群,千年良渚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年轻一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