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长三角网媒看安徽 | 变“水害”为“水利” 小柳条编出致富路

字体:
—2023—
07/12
15:30:12
2023-07-12 15:30:12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孙婧宜

  浙江在线7月12日讯(见习记者 孙婧宜)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一个因“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享誉全国的地方,也是“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所在地。又值一年梅雨季,此前的故事在似曾相识的雨水中缓缓流出——“开闸!”2020年7月20日8时31分,淮河王家坝闸13孔闸口缓缓打开,滚滚洪水奔腾涌入蒙洼蓄洪区……这是王家坝闸自建成来第16次开闸泄洪。

  阜南位于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交汇处,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饱受洪涝灾害侵扰,“受水所限、被水所困、被水所扰”是阜南的真实写照。怎么办?7月11日,记者走进阜南,寻找答案。

王家坝闸

  见到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柳编工人刘金娥时,她手里拿着一根杞柳条,正坐在凳子上编织柳筐。一挑一压,一勒一编,柳条在手里穿梭,来回间柳筐的雏形渐现。

村民正编织柳筐

  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是杞柳的主要生长地之一。汪洋中,杞柳淹不死,水退了,杞柳继续生长,给阜南人民带来致富的希望。

  “在阜南,柳编是家家户户都会的传统技艺,从编笸箩到编柳筐,手艺进步了,收益也越来越好了。”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朝玲介绍。

  在德润,从种植、采摘、剥皮、泡水、晾晒,再到编织成型,每道工序都有专门的工人进行流水线式生产。

  目前,德润已带动周边约300户农户从事柳编行业,就业增收。“看好孩子,忙完农活,再来编柳条,一年能挣个一两万。”以刘金娥为代表的周边村民,生活更有盼头了。

柳编产品

  小柳条,带动大产业。2022年,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出口额达到600多万美元,产品远销至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38个国家。

  2011年,阜南县黄岗柳编技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阜南也逐步发展成为涵盖柳、藤、草、铁、布、树等10多个品种的柳木产业经济区。

  多年来,阜南县因地制宜,变“水害”为“水利”,发展出以杞柳、芡实为代表的适应性现代化产业,实现了“与水共生、与水共荣”的生活状态。

  截至目前,阜南共有柳木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345家,总产值超百亿元。项目发展好,群众腰包鼓,阜南人民用双手“挣”来了红火日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安徽;阜南;王家坝;柳编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