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蹲点浙企看智造 | 跨进新能源市场 看驰骋万里背后的微米级攻关

字体:
—2023—
11/13
14:28:22
2023-11-13 14:28:2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翁宇君 董沈涛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展现各地对标新要求新课题的先行探索突破,浙江在线推出特别策划报道,深入各地基层蹲点采访。连日来,采编人员进企业,到工厂,入车间,现场捕捉迸发于生产的创新火花,亲眼见证打磨于一线的奋进精神,看浙江如何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记者 翁宇君 董沈涛)转动方向盘,车轮在柏油路上驶出圆弧,一个丝滑的转弯背后,转向系统是一辆汽车的灵魂。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为汽车创造“方向感”的企业如何迭代升级、向智而行?11月中旬,浙江在线记者来到位于诸暨经济开发区的全兴精工集团,在厂房与车间之中寻找答案。

工作人员演示转向系统 记者 翁宇君 摄

  向微米精进

  11月10日上午9时许,走进全兴精工集团的三号厂房,细密的器械运转声立即充盈耳际。在这里,汽车转向泵的零部件们正经历分选,在被组装前,许多零部件要接受微米级的精度考验。

  循环上料、表面瑕疵检测、调整零件状态、激光点云阵列扫描……经历一系列质检,最终一片片叶片按精度等级被自动分拣至不同的料盒中。

  “这个约莫指腹大小的叶片虽然微小,但是汽车转向泵中一个关键部件。”全兴精工集团技术中心主管工程师裘杭锋告诉记者,这个零部件的精度误差要求是微米级的,“差不多要控制在1/10头发丝的误差范围内。”

裘杭锋讲述叶片、转子、定子结构 记者 董沈涛 摄

  如此细微的检测,如何高效完成?站在裘杭锋身边的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AI研发工程师戚靓亮道出玄机。“2秒左右就能完成一个零部件检测,传统人工质检耗时大约5秒。”

  戚靓亮解释,效率的提升要归功于5G、AI等技术“加盟”的工业互联网。“融合了高清视频AI识别等技术,以高速、低时延的5G网络作为通信底座,工厂就可以利用算法和云上算力实现大规模零部件的高效质检。”

  向智慧转型

  一整天,浙江在线记者往返穿行于厂房间,邂逅一个个智慧化设备,全兴精工的创新故事逐渐在冷色的金属设备中有了更多细节。

  2012年,刚毕业的裘杭锋懵懂迈入这个家乡的龙头企业,令他意外的是,迈入企业后迅速席卷而来的创新之潮。

  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刚过万辆大关,新能源市场萌动。当时,全兴精工的产品布局于传统燃油车,面对来自于市场新讯号,全兴精工意识到要从燃油车的优势领域尽早迈出新的一步。变化随之而来,裘杭锋被调入了新成立的研发团队,参与研发新能源商用车转向系统,这也是当时国内外面临的一个待突破的行业难点。没有现成技术参考,研发团队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为验证一个关键参数,整个团队扑在实验室,每人连续盯16小时。”

  此后,为了紧紧抓住市场,这一产品经历6次迭代,全兴的生产线也经历一次次智慧化升级——2019年,上线SPC系统,可自动监测产品精度;2020年,上线全生命周期管理,凭产品二维码可全过程溯源;2021年,升级视觉识别辅助设备,自动判别微小零部件安装准确性,以智能视觉赋能传统行业……经过一次次锻炼,裘杭锋也逐渐成为独挡一面的“浙江省青年工匠”,“只有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深植在了他的心里。

产品赋码 记者 翁宇君 摄

  向创新前行

  向新而行、向智而行,从传统制造业走来的全兴,23年前还是湄池大桥下一家仅21人的工厂,如今已创成省级数字车间、首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启动未来工厂建设。在这之中,企业深切感受着工业物联网所撬动的转型升级。

傅虹讲述公司历史 记者 董沈涛 摄

  “以戴姆勒的这条生产线为例,以前各道工序差不多100人左右;而形成流水线生产并智慧化升级后,这条生产线上目前大约20人左右,产值却能翻番,这个效率是一目了然的。”全兴精工集团副总经理傅虹介绍,如今,国内每五台新能源商用车的电动转向油泵,有两台是全兴精工制造的。近年来,全兴精工的年营业总收入在16-18亿之间,年增长率约10%。

初代产品 图片源自全兴精工集团

  在全兴精工集团的企业展厅中,我们看到了裘杭锋和团队成员们研发的第一代产品。而在它的身边不远处,是一个体积仅有其三分之一的控制器,这代表着全兴的新方向。

  “我们研发了智能电液循环球转向器i-RCB还有电动循环球转向器X-EPS,可以实现智能驾驶,包括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自动泊车等。”全兴精工集团技术中心项目经理俞文彬表示,无人驾驶是企业瞄准的未来方向。

  日暮时分,我们的采访车行驶于经济开发区,记者不禁按下方向盘后的怀挡,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全兴精工、华纬科技……道路两侧,一个个企业Logo闪过,这是诸暨汽车产业最蓬勃的新面貌。

  向智而行,创新依旧是不变的旋律,也将是持续的旋律。

  车间采访手记:

  11年前,浙江在线记者曾走进全兴精工采访,“心无旁骛”是他们对这个企业的高度评价,全兴精工小方向盘转动大市场是他们所看到的格局。

    时隔11年后,当我们再次迈入这家企业的时候,看到了初入职场的新人“羽化成蝶”,成为了栖枝于智慧生产线上的优秀工程师;看到了这只方向盘的创新、转型与升级,并不断向更深远处前行。

    在车间与工程师、管理人员交流时,话题总绕不开“创新”这个词,它总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可能是面对市场空白时的果敢,可能是面对行业难点时的攻关,也可能是面对新锐科技的握手。“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这句嘱托,早就生长于企业发展的脉络,也终将赋能企业发展的未来。

2012年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全兴精工集团时发布的稿件(左2为傅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企;智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为汽车创造“方向感”的企业如何迭代升级、向智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