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6日讯(见习记者 汪雨晨)今天下午,“跟着茅奖作家同游浙江文学馆”活动拉开了“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周”的序幕,历届茅奖获得者毕飞宇、徐贵祥与青少年面对面。
“青春与文学相约”跟着茅奖作家同游浙江文学馆作家分享会现场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看到“青春与文学相约”的活动主题,毕飞宇站了起来,拉了拉衣服,“我穿的是我儿子的外套!”全场笑声中,徐贵祥作了解释:“毕飞宇老师身上穿着青春,心里装着文学,青春与文学在他身上相遇了。”
轻松而欢乐的氛围中,茅奖获得者与现场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青衣》是很多播音学子在艺考时选择的篇目,“但在朗读时很难走入人物的内心。”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研究生康佳俊向毕飞宇提出了内心的困惑。
“很难代入个人感情是很正常的,因为朗读的是小说的梗概,不是完整的小说。”毕飞宇说,故事梗概没法准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要阅读完整的小说内容,这个过程中才会自然而然地把握作品的内部世界,把握作品的脉络以及人物感情。
提问现场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来自浙江实验学校的孙锦欣曾写了一本四万多字的小说,但下半部分一直没写。今天他在现场向徐贵祥请教:“您在创作的时候如何一直保持热情和热爱?”
“每次写完文章之后,自己读一遍,把自己觉得感动、心动的部分记下来,再进行阅读和分析。”徐贵祥说,刚开始创作可以先找一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学习,多学习练习,写出的作品越让自己激动,就越有写作动力和激情。
稚嫩的脸庞与成熟的思想,飞扬的青春与沉稳的文学,当青春与文学在浙江文学馆内碰撞与交织,青少年们的文学梦又一次被点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