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茅奖浙江行|“作家会逐渐活成他的生活之地” 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话创作

字体:
—2023—
11/17
16:34:53
2023-11-17 16:34:5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包勇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记者 包勇 见习记者 汪雨晨)“一个作家,会逐渐活成他的生活之地。活成一只鸟,在天上打量我们的生活;活成一棵沧桑的老树,皱裂的树皮上有我们的老态,新发枝叶上有我们的青春。”

  今天,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在浙江乌镇举行,5位新晋获奖者的发言,生动有趣、有血有肉,而且都离开不一个核心——创作,源于生活,扎根群众。

WechatIMG107.jpg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 记者 包勇 摄

  “我在生活中寻找新的灵感,一直以来我都在虚心地向现实学习,并深感现实远比想象的丰富。”作者东西凭借《回响》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这本悬疑推理小说非常注重心理活动,对人的心理进行深入挖掘。“所有的心理反应都是现实的投射。”东西说,写作,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生活之上。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通过近代青藏高原的变迁史,展示几代人越走越高远的历史脉络和越来越进步的生活内容。“一个写作者的远方既是可以前瞻的地平线,也是可以后顾的历史深处。”杨志军说这本书体现“人”和海拔一样高峻。

  为了写《宝水》书中的一年,作者乔叶准备素材却用了七八年,“跑村”和“泡村”成为一种常态。“跑村”,就是去看尽量多的乡村样本,决定素材的广度。“泡村”则是跟进两三个村子的变化。“无数扑面而来的鲜活细节,正构成这个大时代。”乔叶惊喜地说。

  《千里江山图》作者孙甘露则从时代思想、社会理念、人文精神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下的新视角与新侧面。“就如同风通过树叶赋形,只有扎根人民的生活中,文学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孙甘露说,文化连接心灵,艺术沟通实践。

  源于生活,扎根群众,刘亮程深有体会。10多年前,他在大草原上一次次倾听当地传唱江格尔史诗,尽管听不懂半句,但早已入迷。以江格尔史诗为背景,刘亮程创作出《本巴》。“书中人人活在25岁的年纪,过着农耕与游牧的生活,这也是我自小熟悉的家园。”刘亮程举例说,“我知道被羊一口吃掉的草,多久能长出来。”

WechatIMG106.jpg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 记者 包勇 摄

  “人民性是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茅盾文学奖评委之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丛治辰说,近4年来,涌现出许多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丛治辰表示,这些作品令人难以抉择,但这是好事,说明这5部新获奖作品不是孤独的“太阳”,它们的光芒折射出了一个璀璨的新时代文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作家,会逐渐活成他的生活之地。活成一只鸟,在天上打量我们的生活;活成一棵沧桑的老树,皱裂的树皮上有我们的老态,新发枝叶上有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