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见习记者 高雅)“明天换掉你的头像!”“好的”。近日,网友小棋(化)通过浙江在线“线爆”栏目联系到记者,称自己在律所工作,被上司要求更换微信头像,这样的行为让自己很苦恼。记者随后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像小琪一样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与学生时代可以使用五花八门的头像不同,初入职场的他们被迫换上稳重的头像。
小棋提供的微信截图
“我之前的头像是一个表情包,年轻人都能get我的‘梗’,上司年纪大一些就不理解了,觉得我是在哗众取宠。”小棋认为个人社交账号头像的设置应该是自由的,上司无权干涉,虽然自己当时回复了“收到”,但心里并不认可,甚至开始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
戈夫曼的拟剧论是传播学中的著名的理论,个体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希望呈现的部分,并根据推测观众的评价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小祺看来,头像实际上是自己在微信平台上对自我的一种展示,而上司对头像的管控让他感受到被冒犯。
社交平台上关于“头像自由”的讨论
与小祺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同,供职于教育机构的英文教师林欣对此欣然接受。
挺拔的西装、职业的笑容、恰到好处的妆容……林欣的微信头像是一张精致的职业照。
“特意去照相馆拍的。”为了展示最好的一面,林欣让修图师返工了好几次,“之前的头像是自己拍的大头照,因为我比较喜欢亚文化,所以妆容比较浓,但现在我会特意叮嘱修图师把饱和度调低。”
林欣之前用的是卡通情侣头像,所以一开始并不愿意更换,但校长说把职业照当头像能给学生家长留下靠谱、专业的印象,有利于机构的整体形象,也有利于教师形象的塑造和长远的职业发展,“我觉得校长说的很有道理,确实对我和对机构都是一件好事。”
关于员工的“头像自由”话题,浙江顾典律师事务所杨帅律师表示,如工作性质确有需要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制定合法合规的公司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在工作时使用工作微信号、或者要求员工更换适合工作的头像,但不能在没有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以扣除工资等形式强制员工换头像,更不能以此来胁迫员工离职。
再次翻开与小棋的对话框,记者发现她已经把头像换成了《新闻女王》中的许诗晴,“她的形象很好很职业,符合上级的期望,我个人也很喜欢她在剧中的人物设定,算是一种双赢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