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擦亮金名片 勇当先行者——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浙江实践”系列报道③

从“书架”走上“货架” 杭州钱塘区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增值服务体系

字体:
—2024—
04/03
15:15:32
2024-04-03 15:15:3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包勇 李心怡 通讯员 徐婧

  浙江在线4月3日讯(记者 包勇 李心怡 通讯员 徐婧)杭州市钱塘区,拥有全省最大规模高教园区科教资源,集聚了14所高校和25万师生,这也意味着,在531.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蕴藏着大量科技成果。

  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进钱塘区,看钱塘区如何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增值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更多创新性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红娘”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要不是有技术经纪人,我们的风机叶轮新技术还卡在那,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杭州宏德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红旗说,技术经纪人找到了专家的科技成果,终于将让新技术有了进展。

  时间回到2023年6月,钱塘区技术经纪人张凤伟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在研发风机叶轮新技术时遇到“难点”,仅仅2天时间,他便在高校中找到了相匹配的科技成果。

  “我们发现浙江理工大学有一位专家在风机领域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张凤伟说,双方一拍即合,不仅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加速了产品研发进程,专家的研究成果也有了应用场景。

  带着博士、技术经纪人进企业 钱塘科学城供图

  技术经纪人,由高校或科技机构内部选拔,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提出,到2025年要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超过10万人。

  坐拥全省最大规模高教园区科教资源,截至2023年底,钱塘区发明专利授权量3887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99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8.27件,位列全省第三。

  但专利从理论向生产转化还有不少距离。从企业角度看,核心机密不愿对外透露;从高校角度看,科技成果偏重学术,与市场不够紧密。

  破局,从顶层设计开始。钱塘区集成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区内外高校资源和市场化机构,打造1个产学研联盟、6个高校技术转移中心、X个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构建起“1+6+X”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政府背书,构建安心合作的博企互信机制。”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钱塘中心主任王伟满说,目前已集成技术转移机构10家,入驻技术经纪人45名,走访对接企业1800余次。

  为企业和专家画像使匹配更精准

  技术经纪人张凤伟的案例中,有一个关键数字:2天。为什么他能这么快找到科技成果?难道他对高校千上万个科技成果了如指掌?其实不然,这得益于钱塘区推出的“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数字化应用。

  “提交企业技术需求,平台会自动推荐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合作记录、行业影响力等多维度信息。”张凤伟说,以前寻找符合企业的专家和科技成果犹如大海捞针,现在是“有的放矢”。

  “钱塘校融”的厉害之处在于平台汇聚了科技企业5905家,专家智库学者5690名,这些数字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张张企业和专家的数字画像。

  企业画像,根据基本信息、经营数据、知识产权等多维度特征数据进行标签化整合,形成企业的技术标签、行业标签等,目前已经为3.3万家企业打造专属画像。

  专家画像,包括专家的学术称号、获得奖励、职称、学位、学科、SCI成果、中文期刊、科技项目、研究领域、专利成果等信息。

  钱塘校融产学研大数据驾驶舱  钱塘科学城供图

  “高校里,一个专业细分很多领域,不同高校同一专业,方向也有所不同,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钱塘科学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喻蔚举例说,机械工程专业可分为设计与制造、动力工程、电子工程等。

  企业与专家如何匹配?平台借助AI大模型进行识别与搜索、特征标签赋权等算法,研判企业核心技术需求匹配专家,2023年博士与企业成功匹配76对。

  “目前,平台促成产学研合作584项,达成校企合作课题126项,高校技术交易额突破6亿元。”喻蔚表示,政府还出资,鼓励博士入企服务,促成后续市场化合作。

  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让科技成果接地气

  钱塘区长空路1号,卓尚服饰是一家致力于时尚产业的公司,却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服装学院、国教学院和创业学院。

  “依托这些学院,我们累计孵化60余个创业项目,创业投资额达2000万元,年孵化营收超3亿元。”卓尚服饰董事长助理樊志明说,让高校师生科技成果在这进行实操与转化,可以更准确地掌握产业需求。

  就在前不久,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与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等共建的正泰数智低碳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我们的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正泰数智低碳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吴秀山表示。

  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钱塘区探索产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新路子。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建设大会 钱塘科学城供图

  去年10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成立,并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全省唯一。

  “联合体里有5所中职学校、6所高职院校、5所普通本科学校,18个政府部门、45所企业、15个科技机构等。”喻蔚说,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建设,惊喜不断。  

  联合体不仅激活14所本科高职院校资源优势,还推动建成39家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的现代产业学院;畅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促成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入企博士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7项。

  “我们将继续全线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形成钱塘科学城与钱塘大学城双城合璧,区校经济与钱塘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喻蔚说,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更顺畅。

  记者手记:

  高校科技成果数量丰富,但成果转化率偏低,这是国内高校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让科技成果要从象牙塔走到市场?许多城市都在创新与探索。集聚了14所高校和25万师生资源的杭州钱塘区也一直在探索与实践,不断破困境、找途径,完善服务链,期待钱塘区破“茧”,走出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浙江经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钱塘区;科技成果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杭州市钱塘区,拥有全省最大规模高教园区科教资源,集聚了14所高校和25万师生,这也意味着,在531.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蕴藏着大量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