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1日讯(见习记者 孙婧宜)“我把电脑忘共享单车车筐里了,十五分钟后想起来赶回去找,车没了,电脑在路边放着。”4月底,在某社交平台一条标题为“不愧是你啊杭州”的帖子评论区中,一名网友发布的评论引得一片叫好。
网络截图
短时间内,该评论收获1.4万个赞,网友纷纷分享自己在浙江收获满满安全感的故事。在浙江的安全感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好评?答案要从20年前的今天说起。
2004年5月10日至11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上,浙江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浙江自此开启平安中国建设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
2004年至2023年,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15万亿元增加到8.26万亿元,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92.33%上升到98.88%,刑事案件总量从50.9万余起下降至23.9万余起。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浙江对群众安全感的悉心“呵护”。
愿意“小题大做”
前不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杭州萧山一女孩的电动车头盔被盗后“失而复得”的经历:女孩去医院看病,电瓶车停门口,出来后发现头盔被偷,于是报警,希望能找到。了解情况后,派出所还真“小题大做”,把头盔给找回来了,同时还拘留了偷盗者6天,女孩由衷为“警察叔叔”点赞。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小小案件背后关联的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从社会治安,到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再到民生保障……本世纪初,浙江也曾面临“时代阵痛”,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快了事故反而多了”“老百姓富了安全感却降了”等难题,成为当时干部群众关注的重点。20年来,浙江聚集群众“急难愁盼”,打防并举,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
“太感谢你们了,差点就损失了好大一笔钱!”今年年初,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分局三江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指令,提醒辖区市民王女士疑似陷入电信网络诈骗中。民警立即电话联系王女士,并赶往王女士住处,当时王女士正准备向指定账户转账。面对民辅警的及时劝阻,王女士连连感谢。
民警第一时间上门劝阻王女士 图源浙江公安
一次次与骗子的成功“赛跑”,源于精准高效的反诈工作。2021年起,浙江全省域推进专项打击治理电信诈骗,浙江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发数首次出现拐点。2023年,全省公安机关破获电诈案件2.1万余起,运用大数据精准预警劝阻,帮助群众止损45亿余元,全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理数下降2.38%。
打击效能持续提升,预防同样不可忽视。2023年,全省第一所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专门学校在衢州市衢江区建立。该校招收12-18周岁罪错未成年人,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开展结对帮教,教师与学生24小时同吃同住同学习,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动态。自学校开学以来,衢江区未成年人处罚人数、刑事打击人数、盗窃案件数同比分别下降80%、33%和30%。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浙江案件发案量连续20年下降,全省法院受案量连续6年稳步下降,连续16年未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火灾数逐年下降……浙江被公认为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擅长“群策群力”
20世纪60年代初,绍兴诸暨枫桥镇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60年来,“枫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也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0年,同样在枫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杨光照退休不褪色,仍旧致力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牵头成立了浙江省基层公安机关首家民间调解组织——老杨调解中心,成了一名专职“老娘舅”,枫桥人都知道“有事找老杨”。
十余年来,调解中心坚持为群众排忧解难,累计调解案件3767起,兑现各类经济损失赔偿(补偿)1.8亿元。
在浙江,无数像老杨这样有口碑、热心肠的人民调解员如潮水般涌现,“武林大妈”“德清嫂”“乌镇管家”“东海渔嫂”……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调解品牌。
义乌是全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常住人员1.5万人,每年入境流动人员超56万人。在这里,除了贸易纠纷,因文化、习惯、信仰等差异引发的矛盾也并不鲜见。怎么办?义乌用“以外调外”工作法给出答案。
“我作为第三方,讲公平公正。你有什么说什么,我才能帮得上你。”在金华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室内,伊朗籍老外哈米正处理一起中国姑娘和也门老板的劳资纠纷,他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调解双方了解情况。
哈米是“国际老娘舅工作室”负责人,2003年开始在中国做生意。精通波斯语、英语、土耳其语、日语、西班牙语、汉语6种语言,加上天生的“热心肠”,哈米成为不少外籍友人在当地的“求助对象”。
“洋娘舅”哈米介绍自己的工作 记者李心怡摄
小到邻里之间的摩擦,大到几十万元的经济纠纷,哈米总能耐心劝说、解决。“看到前来寻求帮助的人从怒气冲冲到相互拥抱,我感到很幸福。”在哈米心中,“洋娘舅”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意味着一种责任。
从单枪匹马到群策群力再到如今更加国际化,浙江社会治理紧扣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使平安建设的根基坚如磐石。截至2023年,浙江共建成群防群治力量200.7万人,平安建设群众参与率达88.79%。
乐于“民呼我为”
“原先只是提个建议,没想到隔离桩马上装到位了,解决了出门行车难的老问题,谢谢!”日前,家住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古墩社区山水人家潇湘居的何先生遇到了停车难题。
原来,何先生所在小区停车场唯一的出口南侧经常有车辆违停,导致居民车辆进出很不方便。无奈之下何先生将这一诉求通过“民呼我为(西湖码)”反馈,并建议在出口位置安装栏杆,解决违停问题。
收到反馈后街道指挥中心迅速联系文新交警中队工作人员处理,并迅速安装好了隔离桩,通过平台追加反馈至何先生,获得何先生的五星好评。
1分钟签收、30分钟流转处置、24小时办结反馈,2021年,西湖区创新构建“民呼我为(西湖码)”平台,群众通过手机端微信、支付宝、浙里办等APP,即可反映个人诉求,把各类矛盾纠纷、平安隐患化解在初始或萌芽状态。
近年来,浙江利用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智慧化,实现从治安到“智安”,从管理到智治的转变。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超7万人在40分钟内迅速离场,堪称奇迹。高效的背后,是杭州市公安局依托“公安大脑”建设的亚运专用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在发挥效能。赛事总指挥部大屏上,各个入口和周边道路情况一览无余,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指挥体系和合理的交通调度,使得观众能够安全、快速地离场;
舟山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对易制毒化学品海上运输“人、船、事”进行24小时动态分析监测,对船舶在海上运输期间出现航迹诡异、异常停留、AIS非法关闭、频繁夜出、进入安保禁航区等行为实施智能预警,有效解决易制毒化学品海上监管难题;
嘉兴南湖畔的厂房内,上百条生产线蓄势待发。得益于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平台,哪些项目存在违规超负荷用电等问题一目了然,并第一时间通过系统指令企业所在乡镇的安全监管人员。
……
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平安浙江建设结出了许多智慧化的硕果。
2023年7月1日,浙江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地方法规《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定为平安浙江文化周。本周恰逢首届平安浙江文化周,在文化周活动上浙江省平安文化旅游地图正式发布,平安文化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站在新起点上,这份对于安全感的呵护仍在不断延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