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家住解放路·丽水丨历史在此存照 这里有中国第一家专业摄影博物馆

字体:
—2024—
09/29
09:29:51
2024-09-29 09:29:5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包勇

  一条街,是一段历史记忆。

  对于丽水人来说,解放街是格外亲切的。它是丽水主要街道之一,东起丽青路,西至万象山公园大门,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生活记忆。

  建国75年来,这条街从最初的只有300米到900多米再到现在的3000多米,延伸的不止是长度,生活在这条街上的百姓生活早已变了模样。如今,座落在街尽头的中国第一家专业摄影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不仅是光影艺术的历史资料馆,更用许多历史镜头真实记录了发生在这条街上的点滴变化,瞬间唤醒了丽水人的记忆。

  手艺人镌刻“弄堂”记忆

  行走在解放街上,两边的沿街店铺一家挨一家,花店、服装店、咖啡店……各种品牌店铺琳琅满目,既有鲜活生动的日常,又有细水长流的温情。街巷中,还有现代城市景观小品点缀其中。

  “以前的解放街是一段段弯弯曲曲、铺满卵石的小弄堂,长约300米,东边的尽头是农田,西边的尽头则是万象山,1951年改名叫解放街。”82岁的老街坊熊远龙对解放街太熟悉了。虽说是弄堂,在孩子们眼里,这是天然的“游乐场”。“一群小伙伴整天在弄堂里窜来窜去,玩捉迷藏、‘工兵抓土匪’等小游戏,经常弄得一身泥回家。”

  1933年,熊远龙的父亲在太平坊一带开了一家“清秘阁”,这也是当时县城最早的印社之一。1945年,店铺迁至四牌楼,也就是现在解放街和大众路的交叉口,前屋商铺,后屋住人。

  熊远龙手绘解放街老地图 记者 包勇 摄

  让熊远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949年5月10日,丽水解放,解放军从东面的虎啸门进城。“解放军入城后,纪律严明,不进老百姓家,就在街两旁躺着休息。”这让当时只有7岁的熊远龙印象深刻。他至今清晰地记得,老百姓很热情,家家户户烧了开水、搬出小桌子、泡了茶,给解放军解渴。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些年,解放街一直保持着“弄堂规模”,除了东岳宫戏院、一家饭店、两家中药店、几家香烟摊,其余都是小手艺店,并不热闹。1956年公私合营后不久,熊远龙在老店“清秘阁”的不远处开了一家肖像画手艺店。店里的主要业务是给老人画大幅肖像,照着小的黑白照片临摹,最后的成品就像放大版的照片。当时照相馆放大照片的价格很高,远不如请人画一张划算。

  82岁的熊远龙依然在创作作品 记者 包勇 摄

  改革开放后,解放街揭开改造的序幕,拆迁扩建后从一条几百米的小巷逐渐变成约900米的城市主干道,西至万象山公园,东至大洋路。

  熊远龙明显感觉到解放街开始变得热闹了。一来是自己的肖像画手艺店知名度越来越高,另外,街上新开的小店总是找他设计招牌,街上最重要的三家单位丽水县人民政府、丽水剧院和丽水火柴厂,都曾邀请熊远龙写过招牌。

  随后,解放街西边尽头处的万象山被开辟为万象山公园,先后兴建了烈士墓纪念碑、大观亭、望江亭、烟雨亭、烟雨楼等景观,成为丽水人休闲游玩的新去处,熊远龙给公园雕刻了梅花鹿、老虎等动物雕塑,也陈给了许多丽水人的童年回忆。

  傍晚时分,解放街216号的大洋熟食店前排起长队,这是丽水人家喻户晓的“大品牌”。“这家店的商标就是我设计的,用了店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进行设计。”熊远龙指了指招牌说,这商标已经用了30多年了。

  让熊远龙颇感自豪的是,在为本土品牌设计商标中,至今仍有4个作品在使用,包括今年刚获得中华老字号的“鱼跃”商标和曾两次入选日本《世界一流产品大图鉴》的“飞雁”商标。

  “九层楼”见证城市发展

  如今再次从西往东漫步解放路,熊远龙说,那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时间倒流,记忆散落在转角、路口。

  “每次到解放街,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知道是看到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华,还是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熊远龙说,就像解放街上曾经的丽水地标“九层楼”,早已淹没在现代高楼之中。熊远龙口中的“九层楼”叫供销大楼,是老丽水人共同的记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幢楼是丽水第一高楼,大楼内安装了丽水第一台电梯,站在楼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供销大楼 熊远龙供图

  “当时的居民楼也就五六层高,供销大楼因为有九层,我们都叫它‘九层楼’。”出租车司机林师傅是土生土长的丽水人,“丽水的第一个红绿灯就在‘九层楼’门口,十字路口中间的岗亭叫梅山背岗亭。”

  在解放街与中山街交叉口,记者见到了这幢楼,外立面已被装修成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国风味十足,现在是一家国药馆。乘坐电梯,仿佛有了穿越时代的感觉,眼前浮现出30多年前的画面:一群好奇的百姓涌进大楼,乘坐电梯到顶楼,欣赏一面临江、三面环城的丽水风光。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下,新的商业力量在小城悄然兴起,解放街不断东延伸至大洋路,长约900米,街两侧也都冒出新的楼房,丽水在最好的地段建设了这座被人成为“九层楼”的供销大楼。

  “一、二层是商场,三层是酒店,四层是办公楼区,五层到八层是瓯江宾馆,九层是个大平台,设置了露天冷饮区。”曾在丽水莲都区供销合作工作了30多年的余良富记忆犹新。那时候,从顶层可以俯瞰城市,解放街穿城而过,大洋路往东全是农田,街两侧新建的居民楼就像一个个“火柴盒”叠起来似的。

  余良富讲述供销大楼的故事 记者 包勇 摄

  “大家没见过电梯,一到晚上,许多人就跑来坐电梯到顶楼看风景,导致宾馆住宿的客人不方便。”余良富说,后来大楼实施凭票坐电梯,每张票两毛钱,如果消费,可以免费乘坐。

  以供销大楼为原点辐射开,那时候的解放街周边有“三多”。“解放街是主街之一,居民多;有了人气,小吃自然多;商业氛围浓了,银行也就多。”余良富回忆说,还有邮局、新华书店、商场、理发店等商业。

  除了商业氛围,解放街上还有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当时流行港风,年轻人赶时髦,男士穿着花花绿绿的花衬衫、喇叭裤;女士喜欢烫卷发,穿有垫肩的衬衣,显得很精神。”余良富说。

  2000年7月19日,丽水撤地设市,丽水的发展也开启了新纪元。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记者来到顶层平台,向西看,万象山公园的风光依然尽收眼底,但东南面,早已是高楼林立,城市框架一下子被打开了。

  光影记录幸福生活

  上世纪90年代,解放街延伸至花园路,又从花园路延伸至丽青路。现东起丽青路,西止万象山公园大门,解放街最终升级成为2600多米的城市主干道。

  记者走到解放街的尽头,公园一侧的精致建筑格外吸睛,中国第一家专业摄影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一件件老式相机、一张张老照片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专业发烧友进店参观拍照,成为丽水新的打卡地。

在很多丽水人心里,这座家门口的博物馆更像是一位忠实的记录者,记录着无数个珍贵美好的瞬间。

  丽水摄影博物馆 记者 包勇 摄

老照片是这座博物馆的收藏精华。不久前,丽水摄影博物馆里向社会大众征集老照片,“闪闪发光的童年”“博物馆里的幸福瞬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大家分享的生日照、百天照、结婚照、全家福等分别记录了人生的美好瞬间,也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变化历程。

日新月异的变化何止发生在解放路,如今的丽水早已不再是那个偏居一隅的小城,生活此间的百姓随处可见可感现代化的魅力和幸福。小巷之中,随处可见拿着相机记录变化与幸福的摄影爱好者。

“摄影爱好者跑到高井弄,拍拍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会用镜头记录他们拍照的样子,十分有趣。”今年62的陈金金在退休之后拿起相机,学习拍摄技巧,两年来尝试过社会纪实类、自然风光类、观念创意类等风格。他的梦想是,在家门口的丽水摄影博物馆办个人摄影展。

  “1999年,丽水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摄影之乡’,开启了丽水摄影新纪元;2004年,丽水举办首届摄影节,此后两年一届,丽水摄影文化的标签也越来越被熟知;2007年,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开馆;2021年丽水更是成为了世界摄影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摄影博物馆馆长傅为新说。

如今,博物馆每年能引来10多万人次的专业流量,镜头也捕捉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幸福故事。

  (记者 包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解放路;摄影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对于丽水人来说,解放街是格外亲切的。它是丽水主要街道之一,东起丽青路,西至万象山公园大门,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生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