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浙江在线推出《科创向“新”行》系列报道,记者继续走进企业、工厂、车间,聚焦工艺更新、技术突破、产品迭代、项目攻关等方面,剖析一个个被点燃的“新引擎”,展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激烈碰撞,催生出新质生产力的万千气象。
浙江在线12月2日讯(见习记者 戴凯霖)在看不清路的水下“隧洞”中,一个四四方方、戴着黄色“头盔”、脚“踩”履带的“方盒子”,正根据指令,在水下穿行,看似“笨重”的身体在水池里像鱼儿般灵活移动,代替人工进行巡检工作,为水下隧洞做“体检”。
这个“方盒子”是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它可以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进申昊科技,探寻智能机器人如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进申昊科技的展区,在30立方米的水箱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这款智能的“方盒子”。
履带式水下机器人 官方供图
“这是履带式水下机器人,可以潜到约300米深的水下作业,实现360度翻滚、贴壁爬行或座底式爬行,主要检测水库大坝、桥墩水下裂纹情况,以及船舶海生物、海上养殖网箱清洗、海洋平台导管架检测运维等。”申昊科技董事长陈如申介绍,“在许多高危场景下,用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工风险。”
申昊科技是一家致力于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相较于陆地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上一般配有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和机械臂等装置,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机械臂抓起重物。因此,水下机器人在石油开发、海事执法取证、科学研究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在水下,我们还能在变电站、轨道交通巡检等地方看到申昊科技的身影,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技能。
变电站运维现场存在设备多、环境复杂等特点,导致运维和安全监管的难度很大,传统方式是通过各类常规监控终端实施远程监控和现场管控,但仍需大量人工进行核检,响应及时性和管控有效性无法保证。
在此背景下,申昊科技于2012年研发了第一代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陈如申介绍,“在巡检领域,通过使用超声波、红外线、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在变电站开关室就能代替工人完成复杂、危险的工作,并把出现的故障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呈现,为决策提供参考,把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
10多年来,申昊科技的“家族成员”在不断学习和进化,累计开展五代多个版本的机器人开发,并向“海、陆、空、隧”全方位进军。特别是,在多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本体设计、定位导航、运动控制、全数字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储备了大量的核心技术,产品功能也逐步从巡检,向带电作业延伸,解决客户痛点。
巡检机器人 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新质生产力何以为“新”?在陈如申看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团队是关键。申昊科技依靠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先进技术在企业的成果转化工作。
“我们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同时通过浙江省重点院士工作站、智能运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机提供先导性支撑作用。”
申昊科技业务板块 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截至目前,申昊科技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产品,拥有700多项的专利,积累了电力、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水下、环保、应急等多个行业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并尝试利用公司多年深耕机器人领域积累的图像识别、自主导航、环境感知、AI算法、机器人控制、语音交互等技术开始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开发。
陈如申透露,眼下,他们锚定工业大健康主营业务方向,采用“AI机器人+行业应用”的模式为行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以杭州总部为中心,申昊科技除成立福建、西安申昊子公司外,还在新加坡成立海外子公司,辐射东南亚,并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建立了日本、北美分公司,实施多区域全球化布局的一体化战略目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