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村BA”到“村乒”、从“村越”到“村K”、从“村画”到“村棋”,在浙江乡村,活力四射的乡村文体活动陆续“冒尖”,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村字头”IP频频出圈。这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衍生出的新业态,正在成为打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风口。浙江在线推出《乡村IP成长记》系列报道,以记者蹲点报道的形式,聚焦各类“村字头”IP背后的文化脉动、幸福生活、产业发展,展现浙江乡村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浙江在线12月13日讯(记者 陈王姝睿 冯潇红)微微细雨间,12月12日,第六届中国戏曲电影展映暨“嵊州村越”闭幕式在绍兴嵊州举行,“村越”票友会十强选手代表逐一走上红毯。从今年5月嵊州各乡镇(街道)选拔赛开始,到之后的绍兴赛、浙江赛、全国赛,一台“村越”不仅吸引戏迷、游客踊跃参与,也让嵊州再次因越剧“出圈”。
“村越”,指的是“乡村越剧联赛”。办赛两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越剧草根演员和资深票友翘首期盼。年轻的“村越”正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其缘何会从嵊州起步?“村越”如何越唱越有戏?
“村越”掀起全网10亿级传播,赛制升级让网友直呼过瘾
“《天书奇谭》照进越剧居然这么好看”“‘村越’冠军赛太精彩”……在10月下旬进行的嵊州赛区“村越”冠军战中,来自冠军鹿山街道战队的赵海芳将《九斤姑娘》中的“三叔婆”演得活灵活现,像极了经典动画片《天书奇谭》里的“狐母”。夸张诙谐却又恰到好处的一招一式,让相关短视频收获超千万阅读量。
一开嗓就赢得现场观众和线上网友“满堂彩”,这也是今年“村越”频繁“出圈”的一个缩影。作为110多年前越剧的诞生地,嵊州2023年借着浙江卫视《越剧好声音》的热度,顺势推出首届“村越”,当年全网点击量就近4000万次。
进入第二届,嵊州“村越”由个人赛升级为团体赛,本地参赛选手从500多名增长到800多名。在嵊州赛区小组赛阶段,15支队伍通过抽签分成4个组,每队主客场两两对战,竞赛内容包括2个独唱、2场折子戏以及1个带乐队现场伴奏的节目,经典唱段在草根选手咿呀婉转的唱腔中轮番上演,让人直呼过瘾。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网与“村越”相关信息约7.7万条,较去年增长116.9%。通过“嵊州村越”官方全媒体矩阵,相关赛事直播观看人次近千万,互动话题全网阅读及播放量突破10亿,其中有3个话题影响力超过2亿次。
“村越”为何越唱越有戏?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受“村越”带动,今年5月以来,嵊州的搜索指数环比增长118%。谈及嵊州举办“村越”的优势,“村越”总导演、嵊州市文化馆馆长姚华江表示,“嵊州是越剧之乡,也是唱越剧的方言的发源地,对越剧的热爱根植在这片土地和人身上。”
如何用好这份热情?当地加紧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给“村里办赛”不断“上分”。全市200多座古戏台重新焕发活力,其中有多座被改造为“村越”赛场,文化礼堂、公园广场也被派上用场。对于这些做法,姚华江很有心得,“给这些场地加装了电子屏幕,提升声光效,方便大家排练节目。”
除了根植于村,有人传承才能让越剧“越唱越有戏”。嵊州赛区的两届“村越”比赛,35到55岁年龄段的参赛者都是主力,今年35岁以下的年轻面孔有所增加,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每场比赛还都有“00后”小演员登台。《5岁的小苏三登台前妈妈一再叮嘱,这一推可能推出一颗越剧新星》等短视频累计传播量超过1100万,不少评论直呼“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村越”还能做什么?“越剧+”助力乡村振兴
“村越”举办的这两年,也推动了嵊州“越剧+”多维度发展。数据显示,嵊州全市有117个民营越剧团、近万名从业人员,带动形成区域文化产业链,相关产业总产值达3亿多元。在线旅游平台上,涉及越剧小镇的点评吸引近2万人次浏览;小红书上,与越剧小镇有关的笔记达到3164篇。
“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目标做成越剧‘圣地’”……展望未来,姚华江希望将“村越”继续做大做强,不能光局限在农村范围内,而是要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项目,更广泛惠及更多民众。
有很多好消息。其中之一是《绍兴市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部关于越剧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也是越剧之乡首次对越剧进行立法。
有了《条例》,越剧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布局与规划便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这个在村里生根、村里落地、村里人参与的“大项目”,必将“越来越有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