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1日讯(记者 孙婧宜)不仅能买菜,还能代炒、喝咖啡、吃西餐……大众眼中脏乱差的菜市场,摇身一变成为男女老少皆欢喜的社交新场所,甚至成为综艺节目的热门打卡地。社交媒体上,“菜市场美食”“人间烟火菜市场”“菜市场摄影”“菜市场咖啡”等也成为热门搜索词。
今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热,杭州的菜市场也是“卷”出了新高度,文二菜市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
和咖啡馆一门之隔的文二菜市。记者 陈天怀 摄
90后姑娘潘潘是杭州网红菜市场文二菜市的常客,在工作日午休或是下班空闲时来逛一逛,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偏好。
除了干净整洁、活泼生动的环境,文二菜市最吸引潘潘的便是打破常规的业态。这里不仅有小吃街、咖啡店、烘焙店、西餐厅,还为顾客提供了“代炒”服务……社交属性和“一站式配齐”碰撞,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正在“治愈”当代年轻人。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并融入菜市场这一传统场所。他们不仅作为消费者来到这里享受新鲜食材和独特体验,更是以创业者的身份加入其中。
出山咖啡主理人安娜是名副其实的“90后”。自文二菜市正式开业,出山咖啡便一直在这里经营。
在农贸市场创业与其他地方有何不同?安娜认为,农贸市场是人情味最重的地方,她和合伙人伽罗都希望能通过将咖啡文化与农贸市场的人情味、烟火气结合,为顾客提供全新的消费体验。
“90后”台湾小伙武德诚则是被市场里包容和开放所吸引。“我们的店取名叫‘大同号’,意思就是和而不同、天下大同,这和文二菜市给我的第一感受是一致的,这里有各地各类型的美食,天南海北的商户,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武德诚说。
文二菜市小吃街坐满了食客。记者 孙婧宜 摄
无论是年轻消费者的回归,还是年轻创客的加入,都并非偶然。双向奔赴现象背后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创新精神的结合,也是农贸市场自我革新的结果。
文二菜市场的改革尝试无疑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众多农贸市场纷纷效仿文二菜市场的模式进行类似革新,但并非所有改造都能收获积极反馈。究其原因,在于改造过程中忽视了农贸市场的“共性”与“个性”。
其实,老农贸市场大多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忠实顾客,他们更关心价格是否上涨、熟悉的店铺是否保留、原有的生活气息是否延续。
正如杭州东山农贸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山海雯所说,农贸市场的改造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需求,农贸市场改造最本质的东西还是功能性,“网红化”的同时“接地气”仍是成功的关键。
在东山弄市集,改造后虽然增加了两成多的年轻业态,但几乎保留了原有的全部优质摊主,包括西湖鱼、杭邦卤味等多年经营的老字号,摊主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美食也还是人们记忆中的味道。
杭州文二菜场、松木场菜市设计师沈雷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设计的出发点是保留菜场的原有模式,“既能满足附近居民日常卖菜所需,也要加入一些当下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希望有的业态。”
“菜场最基本的功能,始终是为市民提供新鲜、实惠的蔬菜。”文二菜市经理徐峥晖也表示,不能菜场改造了,反而物价贵了,这跟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此外,农贸市场改造并非千篇一律。事实上,当前亦有部分农贸市场凭借“接地气”的特点而深受年轻人喜爱,虽设计非前沿潮流,但凭借一批口碑老店赢得了市场。比如,凤起农贸市场。
记者又来到了凤起路农贸市场,秀娣粽子店在这里开了20多年,如今每到节假日店里的手工粽子便供不应求。老板娘楼秀娣告诉记者,她见过很多年轻游客专门跑来,就为了尝一口现包现煮的粽子。“他们可能是想尝一尝杭州的‘烟火气’吧。”
凤起农贸市场中深受食客欢迎的几家“老底子”味道。记者 孙婧宜 摄
可见,高端、新潮或许并不是市场改造的唯一解。“其实所有的菜场,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都是原有街区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师创造出来的。”沈雷说。
菜市场的迭代是时代要求下的必然进程,但方向可以是多元的。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样化的农贸市场改造类型出现,让每一个市场都能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承载记忆与情感的独特风景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