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4日讯(记者 李心怡 通讯员 市闻)“一杯松阳茶,千年山水韵,快来直播间,品味春天的第一缕茶香!”春晨细雨、云雾渐散,浙西南群山环抱的松阳茶叶市场已升腾起氤氲茶香——这座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市”的古老茶乡,正以千年未改的匠心,在直播浪潮中谱写助农新篇。
日前,2025年浙江市场监管部门“广告助农”共富系列行动,在绿野清香中拉开帷幕。
据了解,2022年起,浙江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广告助农”共富行动,不断拓宽农产品走出山区海岛田头的销售大门,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山里山外的世界。越来越多曾经隐匿于深山的农产品,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出山区,迈向更广阔的市场,浙江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了金山银山。
2024年,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发动1660个帮扶企业,惠及5906个被帮扶企业(项目),举办683个各类专场活动,开展7037场直播,成功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7.3万吨,销售额达14.45亿元,同比增长26.59%。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农创客开展广告宣传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供图
广告加力,农产品有了“好钱景”
春日采茶,夏日晒面,秋日制作柿饼,冬日煲上鱼头汤……打开嘉兴秀洲的“忆山月”视频号,杭州淳安特色美食的香气仿佛透过视频,飘向了鼻尖。
这是秀洲区市场监管局对接辖区内影视文化公司,积极探索“广告助农”的一种新载体新方式。
在这些短视频里,越来越多人看见了杭州淳安的乡土风情,激发了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兴趣与购买欲。“以前只知道千岛湖鱼头,没想到淳安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嘉兴市民朱女士在朋友圈刷到推送视频后,忍不住线上下单了不少淳安农产品。
2024年以来,秀洲区以“长三角一体化”为视角,以“区域协同、乡村振兴”为主题,为淳安地方农产品打开了“云上”销路,共助力当地农副产品销售9000余公斤,收入增加200余万元。
放眼之江大地,各地联手“广告助农”、帮扶对接的事例并不少见。市场监管部门纷纷结合自身优势,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积极探索“广告助农”的新模式,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出发值机区域和到达层区域的14块LED屏,24小时循环播放着“龙泉三宝”——“青瓷、宝剑、灵芝草”的广告宣传,吸引各地旅客目光,不仅拓宽了龙泉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全面提升了龙泉城市的知名度。2024年仅“五一”假期,龙泉市共接待游客13.53万人次,旅游收入3477万元,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0.81%。
在湖州安吉,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当地企业积极响应“广告助农”活动,融入丽水莲都等山区农产品推广服务活动,帮助优质三农企业拍摄系列产品宣传片,扩大宣传效果,打开销售渠道,带动交易额50万元以上。
在宁波高新区,为加大定点帮扶浦江农产品在宁波的宣传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发动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商家打造集中展示和售卖窗口,通过优化搜索引擎排名、设置关键词广告等方式,增加产品的在线曝光度,实现线上销售增长,助力浦江农产品品牌升级和市场拓展。
“流量”加持,农创客有了“加数度”
2024年9月,温州首批8辆“广告助农专车”正式上线。专车车身设计新颖独特,车内则精心布置成为各类农特产展示介绍区域。市民乘客可通过扫描挡板处印制的二维码进行农特产品查询与购买,在线下单、直邮到家。
此举源于温州市市场监管局与交运集团签订的“广告助农”合作协议,借助“助农公交专线”、农村“客货邮”融合专线、“畅行温州”APP、“巴士购”超市等平台发布助农广告和销售渠道,推动商家营业额增长10%以上。
为了丰富多样的农特产资源走出山区、走向市场,浙江市场监管部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以电商直播“流量”撬动山区共富“增量”,助力农村的丰收果实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完美衔接。
比如,临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线下+电商”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出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直播孵化基地。基地下设10个子工坊,配备21个电商直播间和4条数字化柑橘分拣线,通过牵头各会员进行抱团谈判,凭借产品集聚与规模优势,成功与物流企业“讲价”,平均降低物流费率30%,年节省成本接近500万元。
为助力涌泉蜜桔开辟进城通道,市场监管部门专门邀请电商专家到“家门口”教学创业,为柑橘种植户提供一对一营销策划、物流仓储等全流程运营指导,累计培训村民主播超过1000人次。2024年以来,涌泉电商协会已吸纳会员130余家,涌泉蜜桔通过电商渠道实现销售额突破1亿元,显著带动农户增收。
又如宁海县局,以提升蛏子等特色海产品发展为切入点,指导组建“阿蛏嫂”直播团队,引导本地网红达人为家乡代言,全年累计开展直播活动53余场,培训农户800人次,累计销售额达190万元。通过集成好团队、好品牌、好产品“灯塔效应”,带动全县特色农产业高质量发展。
IP加身,土特产有了“时尚范”
“6月,到嘉兴桐乡尝地道槜李。”如今已经成为浙江“饕客”们的共识。近年来,桐乡量身打造槜李广告营销、新媒体推广,集成广告功能打好宣传“组合拳”,让这颗“可吸着吃”的槜李从深藏江南水乡到成功时尚破圈,成为了具有桐乡辨识度的水果IP。
2024年,桐乡槜李文化节·尝鲜季还把槜李集市搬到了闹市区,槜李汽水、槜李水果捞、槜李咖啡创意出圈,槜李王评选、寻找“‘槜’美发现官”、联合邮政惠农溯源直播等槜李文化节系列活动共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文旅营收750余万元。
IP赋能助力农产品升级,浙江多地巧打“特色牌”。通过广告营销、新媒体推广及文旅融合,不仅提升了品牌价值,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农民增收与区域共富。
在金华兰溪,一颗小小的杨梅如今最高能卖到30元左右。为助力兰溪杨梅产业出色出圈,兰溪市市场监管局立足杨梅特色产业,联合广告助农直播团队介绍、拍摄宣传片展示兰溪杨梅鲜果及其衍生产品,全力提升品牌价值,创新探索“助农共富”实现路径。2024年,兰溪杨梅一产产值达5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3.1%,远销新加坡、迪拜等海外地区,形成了“品牌强、产业旺、群众富”的良好局面。
而舟山六横,立足区域文旅品牌,通过挖掘各岛、村特色,以“岛链”布局整合资源,依托轮渡“海上移动宣传阵地”、虎牙平台直播的乡村电竞赛、乡村运动会、“趣六横 万人游”等文旅活动,帮助五星小土豆、红薯粉丝、黄鱼鲞、白枇杷等特色农产品走进大众视野,创新打造“土豆餐厅”“海洋牧场”等以特色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渔、农家餐厅,带动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助农实现“家门口”致富。
温州平阳则是通过育人才、融文旅、促增收,阶梯性培育“平阳五个鲜”品牌,开展“平阳五个鲜”进驻博物馆活动,2次以央视CCTV-17《谁知盘中餐》栏目为平台推广产品……从“乡土情结”到区域品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打响,全年共促成农产品销售量总计2万多斤,农户单户增收最多达1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支持广告业与地方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助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品牌塑造,提升我省广告企业服务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贡献力量。”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