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4日讯(记者 汪雨晨)4月14日,2025年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会上介绍了今年我省防汛备汛的情况。
发布会现场 记者 汪雨晨 摄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规定,4月15日我省正式进入汛期。经综合研判,今年我省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事件趋多趋频,防汛防台抗旱形式比较严峻。
高温伏旱叠加,极端最高气温预计达40~42℃
今年我省气象灾害偏重,主要呈现为极端天气多发、梅雨时空不均、台风影响偏重和高温伏旱叠加这“四个特点”。
极端天气多发。强对流天气频次可能增加,局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致灾性天气风险突出,气候多变性、复杂性特点比较明显。
梅雨时空不均。预计今年梅汛期降水北多南少,浙北北部降水量偏多2成以上,区域性暴雨洪涝风险高;浙中南地区可能出现突发性强降水,需引起高度重视。
台风影响偏重。预计今年影响我省台风较常年偏多,其中夏季有1—2个台风严重影响或登陆我省。
高温伏旱叠加。出梅后,盛夏可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极端最高气温预计达40~42℃,高温日数偏多,需注意防范极端高温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气象形势和我省地域条件,经研判,今年我省防汛防台抗旱将面临“四大挑战”:
短板最弱在山区。综合历年灾害发生情况,最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是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浙西、浙中南等地区山多山高,人员避险面临挑战。
影响最广在江河。我省流域水系多,特别是汛期钱塘江、苕溪等流域易发生流域性洪水,致灾风险高,对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将带来较大影响,江河安澜面临挑战。
难度最大在海上。海上历来是防台风重点,特别是极端天气状况下要提前组织渔船、商船等回港避风,以及灾害影响结束后需要有序组织出港、出海。此外,码头、港口、航线等需要根据天气影响和响应等级,落实临时管控措施,安全防范压力大。
任务最重在城市。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是防汛防台工作的重中之重。短时强降雨易引发城市内涝、积水等,对城市安全运行、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此外,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等重点部位易发生塌方、滑坡等情况,需引起高度关注。
已储备各类应急物资1.99亿件、总价值约37亿
截至目前,我省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基层基础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汛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据统计,全省各级已储备各类应急物资1.99亿件、总价值约37亿元。针对极端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问题,全省1.6万余个多灾易灾村配备了卫星电话,汛前均已全面调试到位。同时,省市县乡四级共编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371支、9.4万余人,全时备勤备战,遇到突发状况迅速投入抢险救援。
接下来,全省将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继续滚动开展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风险,逐一建立“一风险一清单”,严格整改、跟踪销号、动态清零。
梅汛期到来前,全省将重点推进防汛防台万人大培训,针对山区、海岛、城乡等不同区域风险特点开展全覆盖应急演练。此外,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属地政府将根据研判组织危险区人员转移,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预警信息,接到转移指令后务必立即行动,带动家人邻里第一时间转移至安全地带,共同构筑全民防灾的安全防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