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7日讯(记者 孙婧宜)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领域迎来新进展。3月31日,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多奈单抗,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成功实现全国首次临床应用。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迎来浙江省首位接受多奈单抗注射治疗的患者。
首例接受注射治疗的陈女士今年55岁。她的爱人李先生透露,这两年妻子的记忆力下降比较快——平时容易丢东西,同样的问题一天要问个两三遍,家里大门的密码也老是不记得,最终确诊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4月16日下午,陈女士前来复诊 记者 孙婧宜 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佩琳是陈女士的主治医生。她解释,多奈单抗是一种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与β淀粉样蛋白结合,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清除,减少淀粉样蛋白对脑子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效果。
“多奈单抗每4周静脉输注一次。患者用药后定期复查脑PET,淀粉样蛋白沉积转阴后就可以停药。大约30%病人用药半年后可停药,约66%病人一年后可停药,约76%病人一年半以后可停药。”卢佩琳透露,目前多奈单抗的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自费。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使用多奈单抗?
卢佩琳表示,首先,必须通过专业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其次,患者需处于疾病早期阶段,即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轻度痴呆症状;第三,需进行APOE基因检测和磁共振检查,评估脑部微出血情况。若微出血情况比较多,则可能不适宜使用新药。
安全是用药的前提。卢佩琳强调,用药后定期复查至关重要。一方面,多奈单抗可能带来输液反应、脑水肿以及微出血或脑表面铁质沉积等副作用。“病人用药之后,我们会定期复查,判定有没有副作用。若副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就需暂时停药。停药后,绝大部分病人的副作用都会慢慢消失。”另一方面,用药转阴后也不是一劳永逸,阿尔茨海默病仍在缓慢发展。根据病人的情况,可能几年之后有再次出现轻微阳性的风险,那时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治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