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3日讯(记者 孙婧宜)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消费作为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引擎,重要性愈发凸显。4月22日下午,浙江省政协围绕“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举行民生协商会,部分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针对当前消费市场的痛点难点展开深入讨论,为促进消费出谋划策。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在促消费方面持续发力。在国家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后,及时出台了《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七大行动29条具体举措,工作成效明显。
但在调研中发现,受多重因素影响,各地反映居民消费意愿减弱,持续扩大消费的压力较大。如何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成为与会者热议的焦点。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詹鹏认为,扩大消费首先要让居民有钱能消费、无忧敢消费。他建议,要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人工智能培训,由社区、村针对零工等非稳定就业群体指导其熟练使用互联网零工平台,增加就业机会,规范共享用工模式,引导企业上平台发布“我有人”“我要人”等信息。同时,着力减轻民众在育儿、养老等方面的负担。
省政协委员,省特级教师,嘉善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孙元菁特别关注青年群体的消费困境。她发现青年人的消费能力、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正持续加大,但受刚性支出压力、没有时间消费等因素影响,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为此,她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以技能提升与就业扩容稳定青年消费预期,同时通过推行“时间解放”计划,减少无效加班等保障青年消费时间。
优化消费环境方面,省政协委员,浙江君豪律师事务所律师华之芬直指当前消费维权面临的三大难题:门槛高、耗时长、要求多。她建议拓宽维权渠道,简化投诉流程,构建普惠性维权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经营者建立健全先行赔付,针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全覆盖”,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对消费纠纷进行智能分析和预判,提前介入化解潜在矛盾。
义乌市政协委员,义乌市力天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美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可以推进中外标准互认,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义乌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小商品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市场需要、填补空白的标准,将贸易优势转化为标准引领优势。同时加大对内贸险推广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内贸险配套延伸金融服务,缓解融资压力。
此外,与会的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还就激发消费意愿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可以从丰富消费供给、打造新消费场景等方面着手。如,优化消费券发放机制,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优质消费体验;再如,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拓展入境消费市场,培育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型消费业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等。
致公党党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基础设施研究所所长何恒建议,首发经济可以由杭甬温三城引领,错位发展。比如,杭州主打“数字+文化”,发展“江南文化+互联网+国际会展”;宁波突出“港口+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港航中心”;温州发力“跨境+时尚”,发展“新型消费+跨境电商”。
省政协委员,杭州福莱蒽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百春从夜间经济出发,提出利用大数据优化夜间消费动线设计,开发夜间消费 App 提供实时客流、车位及活动信息,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等模式打造沉浸式特色文化IP,拓展“夜展、夜娱、夜体”等新兴消费场景,发力演艺经济,推动夜间经济“好戏连台”等建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